黏性液體高效三次霧化機理探索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5-02-11 11:55
油霧潤滑是一種高效微量潤滑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壓縮空氣將潤滑油霧化,并送入潤滑點進行工作。目前已被證明是一種較先進的潤滑方式之一。與傳統(tǒng)的潤滑方式相比,油霧潤滑能夠保證設(shè)備高效率、低故障、環(huán)保、節(jié)能運行。隨著油霧潤滑理論的深入研究得知,黏性液體霧化后所獲得的顆粒粒徑多在數(shù)十微米以上,而從霧化后油霧的傳輸與穩(wěn)定存在的角度出發(fā),希望霧化顆粒的粒徑在1μm以下。而常規(guī)的一次或二次霧化方式,對于5μm以下的超細微粒徑的霧化顆粒的獲得,由于能耗較大,霧化效率不高。本文主要是利用二次霧化后流體的剩余能量,實現(xiàn)對于較大霧化顆粒的再次霧化,即三次霧化。 本文簡述了黏性液體霧化機理,介紹了氣力式霧化、機械式霧化和超聲波霧化等霧化方式,及霧化后的油霧顆粒尺寸分布。重點討論了基于撞擊流技術(shù)的黏性液體三次霧化機理;油霧顆粒在相互碰撞時受到的彈性力、液橋力、范德華力和靜電力等作用力;結(jié)合油霧顆粒碰撞一碎裂模型和同軸對心碰撞實驗,分析三次霧化后的粒徑變化,并設(shè)計搭建了油霧顆粒碰撞實驗臺。 實驗中對自制噴嘴進行了霧化效果測試,最終選擇喉部直徑在1.6mm-2.4mm之間的噴嘴進行油霧顆粒的碰撞實驗。通過對大量實...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及來源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
1.3 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
1.4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主要工作
第2章 油液霧化技術(shù)的研究
2.1 引言
2.2 油液霧化的影響因素
2.3 油霧顆粒的形成
2.4 霧化方式
2.4.1 氣力式霧化
2.4.2 機械式霧化
2.4.3 超聲波霧化
2.5 撞擊流技術(shù)
2.5.1 撞擊流的分類
2.5.2 撞擊流的理論研究
2.5.3 撞擊流技術(shù)在油霧潤滑中的應(yīng)用前景
2.6 油霧顆粒分布特性
2.6.1 液滴分布尺寸的描述
2.6.2 經(jīng)驗分布函數(shù)
2.6.3 液滴平均直徑表達式
第3章 碰撞過程中油霧顆粒間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影響油霧顆粒碎裂的主要作用力
3.2.1 液橋力
3.2.2 范德華作用力
3.2.3 靜電力
3.3 油霧顆粒之間相互作用力的比較
第4章 油霧顆粒碰撞模型
4.1 引言
4.2 油霧顆粒碰撞模型
4.2.1 油霧顆粒碰撞后沒有發(fā)生相互作用
4.2.2 油霧顆粒碰撞后聚合為大顆粒
4.2.3 油霧顆粒碰撞后破碎為大量的粒徑更小顆粒
第5章 油霧顆粒碰撞—碎裂實驗研究
5.1 超音速二次霧化裝置對油霧顆粒碎裂影響的實驗研究
5.1.1 實驗?zāi)康?br> 5.1.2 實驗器材
5.1.3 實驗內(nèi)容
5.1.4 實驗步驟
5.1.5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5.2 油霧顆粒碰撞—碎裂影響因素的研究
5.2.1 實驗?zāi)康?br> 5.2.2 實驗器材
5.2.3 實驗內(nèi)容
5.2.4 實驗步驟
5.2.5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5.2.6 正交實驗
第6章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33227
【文章頁數(shù)】:81 頁
【學(xué)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背景及來源
1.2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動態(tài)
1.3 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
1.4 本課題的主要研究內(nèi)容及主要工作
第2章 油液霧化技術(shù)的研究
2.1 引言
2.2 油液霧化的影響因素
2.3 油霧顆粒的形成
2.4 霧化方式
2.4.1 氣力式霧化
2.4.2 機械式霧化
2.4.3 超聲波霧化
2.5 撞擊流技術(shù)
2.5.1 撞擊流的分類
2.5.2 撞擊流的理論研究
2.5.3 撞擊流技術(shù)在油霧潤滑中的應(yīng)用前景
2.6 油霧顆粒分布特性
2.6.1 液滴分布尺寸的描述
2.6.2 經(jīng)驗分布函數(shù)
2.6.3 液滴平均直徑表達式
第3章 碰撞過程中油霧顆粒間的相互作用
3.1 引言
3.2 影響油霧顆粒碎裂的主要作用力
3.2.1 液橋力
3.2.2 范德華作用力
3.2.3 靜電力
3.3 油霧顆粒之間相互作用力的比較
第4章 油霧顆粒碰撞模型
4.1 引言
4.2 油霧顆粒碰撞模型
4.2.1 油霧顆粒碰撞后沒有發(fā)生相互作用
4.2.2 油霧顆粒碰撞后聚合為大顆粒
4.2.3 油霧顆粒碰撞后破碎為大量的粒徑更小顆粒
第5章 油霧顆粒碰撞—碎裂實驗研究
5.1 超音速二次霧化裝置對油霧顆粒碎裂影響的實驗研究
5.1.1 實驗?zāi)康?br> 5.1.2 實驗器材
5.1.3 實驗內(nèi)容
5.1.4 實驗步驟
5.1.5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5.2 油霧顆粒碰撞—碎裂影響因素的研究
5.2.1 實驗?zāi)康?br> 5.2.2 實驗器材
5.2.3 實驗內(nèi)容
5.2.4 實驗步驟
5.2.5 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
5.2.6 正交實驗
第6章 結(jié)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3322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xiegongchenglunwen/40332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