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混合無功補償空載線路合閘過電壓幅頻特性
本文關鍵詞: 特高壓 混合無功補償 空載線路 可控高抗 串補 出處:《電網技術》2015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混合無功補償有望在特高壓輸電線路獲得應用,其與電網交互影響亟待研究。在介紹混合無功補償關鍵元件及結構組成的基礎上,考慮兩種電源電壓相位角極端情況,仿真分析了安裝混合無功補償前后特高壓空載線路合閘過電壓幅頻特性。基于等值集中參數電路和拉普拉斯變換方法,推導計算了可控高抗不同補償度下空載線路合閘過電壓各分量振蕩頻率與對應幅值以及瞬時最大值的變化情況,從理論上總結了可控高抗補償度分級變化對合閘過電壓的影響規(guī)律。基于上述理論方法,考慮可控高抗補償度分級變化情況,研究了串補不同布置方式下空載線路合閘過電壓工頻分量和瞬時最大值的變化曲線。從空載線路合閘過電壓幅頻特性角度得到的研究結果,將為特高壓混合無功補償的參數優(yōu)化和布置方式的選擇提供分析基礎和理論依據。
[Abstract]: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is expected to be applied in UHV transmission lines,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power network needs to b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key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of 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two extreme cases of power supply voltage phase angle are considered. The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switching overvoltage of UHV no-load lin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stallation of 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a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the equivalent lumped parameter circuit and Laplace transform method, The oscillation frequency, the corresponding amplitude and the instantaneous maximum value of each component of switching overvoltage of no-load line under different compensation degree of controllable high resistance are deduced and calculate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law of controllable high immunity compensation grade change on closing overvoltage is summarized theoretically. Based on the above theory and method, the controllable high resistance compensation degree grade change is considered. The variation curves of power frequency component and instantaneous maximum value of switching overvoltage of no-load line under different arrangement of series compensat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obtained from the angle of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f switching voltage of no-load line. It will provide an analytic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parameter optimization and layout selection of UHV hybrid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作者單位】: 特高壓輸變電技術與裝備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307103)~~
【分類號】:TM714.3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周宏;李強;林濤;高玉喜;張帆;黃涌;楊東俊;董明齊;;特高壓及500kV區(qū)域聯網的仿真復現與比較[J];高電壓技術;2010年01期
2 戴敏;周沛洪;婁穎;何慧雯;;1000kV交流緊湊型輸電線路過電壓與絕緣配合[J];高電壓技術;2011年08期
3 劉振亞;;中國特高壓交流輸電技術創(chuàng)新[J];電網技術;2013年03期
4 張媛媛;班連庚;項祖濤;林集明;鄭彬;張艷萍;韓彬;韓亞楠;;1000kV特高壓固定串聯補償裝置關鍵元件工作條件研究[J];電網技術;2013年08期
5 唐曉駿;王鐵強;賈京華;陳會員;羅紅梅;高澤明;;特高壓聯網條件下自動電壓控制系統(tǒng)的功能定位及應對策略[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3年21期
6 鄭濤;趙彥杰;;超/特高壓可控并聯電抗器關鍵技術綜述[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4年07期
7 張媛媛;陳維江;班連庚;項祖濤;韓彬;李振強;;特高壓輸電系統(tǒng)工頻過電壓差異化設計[J];電網技術;2014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耿大勇;王鳳翔;馮桂宏;;基于狀態(tài)變量法的磁飽和式可控電抗器動態(tài)特性仿真[J];變壓器;2011年07期
2 陳厚合;徐雙;李國慶;姜濤;鄧超;;直流調制對電力系統(tǒng)小擾動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3 王躍;;750kV輸電線路過電壓及可控并聯電抗器的應用研究[J];電氣應用;2010年13期
4 謝妍;李牧;;特高壓電網中可控電抗器的應用研究[J];電力學報;2009年04期
5 范建斌;廖蔚明;李慶峰;丁玉劍;;±800 kV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yè)方式的試驗研究[J];電力建設;2009年07期
6 曹宗振;彭世建;宋國貴;趙雁萍;;特高壓交流試驗基地800kV穿墻套管的吊裝[J];電力建設;2009年11期
7 楊志祥;孫巖洲;王俊峰;;220kV架空線路工頻電磁場分析[J];電力建設;2009年12期
8 雷宇;肖漢;黎嵐;;1000 kV萬縣變電站可控高抗配置問題分析[J];電力建設;2010年03期
9 徐征宇;白志強;王瑞;;可控電抗器應用于內蒙古500kV電網中的可行性分析[J];電力建設;2012年01期
10 劉博;賀虎;李偉;宋繼明;王志強;聶瓊;;1000kV荊門特高壓變電站擴建工程的建設管理及管控策略[J];電力建設;2012年04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臘吾,徐勇,朱青,朱英浩;新型可控電抗器的工作原理與選型分析[J];變壓器;2003年08期
2 田銘興,勵慶孚,王曙鴻;磁飽和式可控電抗器的等效物理模型及其數學模型[J];電工技術學報;2002年04期
3 周臘吾;朱英浩;周之光;;特高壓可控并聯電抗器的調節(jié)范圍[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12期
4 張運洲;韓豐;孫強;宋福龍;劉建琴;李雋;;大標準化理念在電網規(guī)劃設計中的應用分析[J];電力技術經濟;2008年01期
5 尤傳永;導線舞動穩(wěn)定性機理及其在輸電線路上的應用[J];電力設備;2004年06期
6 李永雙;;緊湊型線路檔距中央線(相)間距離的選取[J];電力設備;2006年03期
7 莊侃沁,李興源;變電站電壓無功控制策略和實現方式[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1年15期
8 孫宏斌,張伯明,郭慶來,楊志新,王小英,李海峰;基于軟分區(qū)的全局電壓優(yōu)化控制系統(tǒng)設計[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3年08期
9 雷亞洲;與風電并網相關的研究課題[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3年08期
10 陳松林,王志鴻,鄭玉平,沈國榮,周紅陽;新型微機電抗器保護的研制與開發(fā)[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3年2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江岳文,郭宗仁,佘占興;無功補償中的模糊邏輯控制[J];電氣時代;2002年11期
2 張玉虎;如何加強用戶無功補償的管理[J];大眾用電;2004年09期
3 馬瑾;;淺談無功補償的正確測量[J];寧夏電力;2004年S1期
4 李動周,康海葉;無功補償的優(yōu)化選擇[J];農村電氣化;2005年06期
5 霍成寶,王自江,霍銀超;四級無功補償的實施及成效[J];農村電工;2005年07期
6 陳智文;淺談城鎮(zhèn)配電網的無功補償問題[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7 劉淑芹;承德地區(qū)農電配網無功補償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6期
8 戴永忠;農村電網的無功補償[J];湖南水利水電;2005年04期
9 楊澤明,顧秀東,劉永亮;一種無功補償與濾波的綜合解決方案[J];四川電力技術;2005年S1期
10 黃必康;;淺談農網無功補償[J];廣西電業(yè);200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鄔飆;劉世生;;無功補償在配電系統(tǒng)中的作用與發(fā)展方向[A];2002年晉冀魯豫鄂蒙川滬云貴甘十一省市區(qū)機械工程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河南分冊)[C];2002年
2 王秀貞;;淺談無功補償與節(jié)約能源[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四屆供電專業(y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3 吳德茂;;淺析無功補償在電力電網中應用[A];2011年安徽省智能電網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1年
4 余紹峰;毛航銀;張建平;金涌濤;;串并聯無功補償在配網中應用方式的研究[A];2012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張偉華;楊康;安磊;謝代梁;;配電站監(jiān)視及智能無功補償系統(tǒng)設計[A];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第十二屆青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6 李電;;無功補償與諧波治理[A];2004年電力電容器學會論文集[C];2004年
7 匡立民;;農網改造中的配電網絡綜合無功補償[A];安徽省電機工程學會優(yōu)秀學術論文集(2002-2003)[C];2005年
8 柴冬青;羅輝;李萬利;;華聚能源濟二分公司無功補償淺析[A];山東省煤炭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王友齊;;淺談合理配置無功補償對降低電力能源消耗的作用[A];第十五屆華東六省一市電機工程(電力)學會輸配電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10 馬國清;;淺談配網中的無功補償[A];2007云南電力技術論壇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實習記者 曹凱旋;無功補償大有可為[N];中國電力報;2010年
2 張國勤;無功補償的原理與原則[N];電子報;2013年
3 本報記者 嚴寒;配網減耗依賴無功補償 溫州民營企業(yè)三大優(yōu)勢占盡先機[N];機電商報;2006年
4 記者 張彤薇;無功補償,用上節(jié)能新方案[N];中國技術市場報;2011年
5 周萍;節(jié)能降耗 多種舉措見成效[N];國家電網報;2008年
6 唐寅生;無功補償不盡合理 每年損失電量3億[N];中國電力報;2003年
7 李青;電網節(jié)能看中無功補償[N];中國電力報;2007年
8 史慧敏 蘇望;寧夏公司首個合同能源項目實施[N];國家電網報;2011年
9 濟南迪生電子電氣有限公司提供;勇擔企業(yè)社會責任[N];中國電力報;2010年
10 王西訓;無功補償的優(yōu)化[N];中國電力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舒澤亮;基于子頻帶分解的多通道有源電力濾波與無功補償[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洪波;配電線路無功補償優(yōu)化配置的研究與圖形化軟件開發(fā)[D];鄭州大學;2006年
2 馮沖;高性價比的混合型無功補償與諧波抑制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3 馮亮;中頻電能質量監(jiān)測及無功補償綜合裝置的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4 汪宏武;農村中壓配電網無功補償的優(yōu)化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5 張康;多功能無功補償控制系統(tǒng)研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6 曹瑞;配電網無功補償現狀分析與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7 劉玉龍;樂亭縣農村配電網無功補償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8 史志明;基于模糊控制的無功補償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9 王丹華;基于混合搜索算法的配電網最優(yōu)無功補償的研究[D];東北電力大學;2008年
10 景雷;配電站無功補償、諧波治理和節(jié)能措施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52114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dianlilw/152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