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材料摩擦Schallamach波演化的實驗與模擬研究
【學位單位】: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O313.5;TQ330.1
【部分圖文】:
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大飛機子午線研究”,項目批準號:51790502。活和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如輪胎、密封膠輪、醫(yī)用手套和生物橡膠等[1,2]。與工作狀態(tài)之一,例如輪胎胎面橡膠、橡材料摩擦時橡膠材料會表現(xiàn)出粘結-滑部分金屬等材料摩擦時也會出現(xiàn)這種行點,較軟橡膠材料受到很小的滑動摩擦明顯的特殊波狀變形,這種變形最早allamach 波,如圖 1-1 所示[10]。摩擦過異磨損[11,12],機械的附加震動[13],密封用 Schallamach 波進行表面形貌構建和amach 波的影響因素和模擬方法,闡明、生物橡膠材料和傳統(tǒng)工程橡膠材料等[18]。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工程碩士論文面剝離波的形式通過接觸區(qū)域,在接觸區(qū)域后方消失,波的傳播方向與硬表面的移動方向相反,傳播速度大于硬表面移動速度,如圖1-2所示[30]。在對Schallamach波行為的研究中摩擦力值、臨界速度、波速、波長和變形形貌是關注的重點[30]。
圖 1-2 Schallamach 波的形成和傳播示意圖[30]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1.2.1 Schallamach 波的實驗研究現(xiàn)狀對Schallamach波的研究主要通過實驗方法,經典裝置[31](如圖1-1)的實驗方法為將(透明或不透明)橡膠材料放置于透明玻璃平板上,玻璃半球(或圓柱)在豎直方向固定,以一定壓力(或法向位移)與橡膠接觸,玻璃板沿縱向移動,由此使橡膠材料與玻璃球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將高速攝像設備連接顯微鏡頭,拍攝并記錄Schallamach波形成和傳播過程(如圖1-4),通過圖像分析獲得Schallamach波的行為特征[24,32-34],已報道研究中的部分實驗條件和結果如表1-1所示。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曾漢民,孔柏嶺;水潤滑條件下瀝青基碳纖維及其混雜纖維增強尼龍1010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1988年06期
2 添田瑞夫;郭宏盛;;利用炭黑提高橡膠材料的耐摩擦和耐磨性[J];橡膠參考資料;1989年01期
3 黃麗堅;楊長城;黃培;;數(shù)值分析應用于材料摩擦學的研究[J];潤滑與密封;2009年04期
4 賈利曉;張永振;劉敬超;;電流對銅材料摩擦副磨損特性的影響[J];礦山機械;2008年14期
5 ;西交大學者揭示二維材料摩擦演化之謎[J];中國材料進展;2016年12期
6 徐永智;;直流磁場強度對鐵磁性材料摩擦副摩擦特性的影響[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7 徐永智;閆海濤;;直流磁場對鐵磁性材料摩擦副減磨作用的分析[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8 王廣達;方玉誠;羅錫裕;況春江;;氧化鋯對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影響[J];粉末冶金工業(yè);2008年05期
9 解挺;崔愛龍;楊婷婷;李儒旺;閆照明;;鎳/聚四氟乙烯復合材料摩擦誘導磁化的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7期
10 石瑩;姚玉鵬;李寶良;;機車牽引齒輪材料摩擦磨損性能試驗研究[J];潤滑與密封;2014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翟文正;Ni_3Al基自潤滑材料摩擦層的形成與作用機理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6年
2 段海濤;水潤滑軸承數(shù)值仿真及其材料摩擦學性能研究[D];機械科學研究總院;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根宗;橡膠材料摩擦Schallamach波演化的實驗與模擬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9年
2 王蕊;粉末冶金凸輪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2017年
3 李衛(wèi)榮;溫度對銅基減摩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影響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4 吳躍新;內燃機活塞環(huán)——缸套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5 曾敏;廢棄PTFE填充POM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6 林子鈞;熱力耦合條件下PTFE基復合材料摩擦溫度場的數(shù)值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張兆亮;磁化處理對金屬材料摩擦磨損性能影響的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04年
8 路春興;高摩合成閘瓦材料摩擦磨損性能及其機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9 閆照明;含鐵磁性填料的PTFE基復合材料摩擦誘導磁化及摩擦學性能[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萬芳新;碳系材料填充PTFE基復合材料摩擦磨損性能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88728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lxlw/2887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