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理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影響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10 19:30
本研究首先利用Vibrio harveyi BB170生物發(fā)光法檢測分離自酸馬奶酒中八株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情況,篩選出高產信號分子AI-2的菌株,并對其進行鑒定,結果表明:八株乳酸菌均可以產生信號分子AI-2,乳酸菌1-3-2、2-1和8-3產生的信號分子AI-2最多,經分子生物學鑒定,三株乳酸菌分別是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發(fā)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和屎腸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L.fermentum 2-1和E. faecium 8-3分別通過添加酵母菌J6、J8和J14代謝產物、共培養(yǎng)兩種條件培養(yǎng),探究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酵母菌J8和J14的代謝產物在一定時間內對L.fermentum 2-1和E. faecium 8-3均有極顯著的促進作用(P<0.01);酵母菌J8和J14與L.fermentum 2-1共培養(yǎng)過程中,在19h后表現(xiàn)為極顯著(P<0.01)的促進作用,酵母菌J6與L.fermentum 2-1共培養(yǎng)在25h后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群體感應的簡介
1.2 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分類
1.2.1 革蘭氏陰性菌中AHL-LuxI/LuxR系統(tǒng)
1.2.2 革蘭氏陽性菌中寡肽介導的系統(tǒng)
1.2.3 信號分子AI-2介導的LuxS/AI-2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3 乳酸菌群體感應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寡肽介導的乳酸菌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3.2 信號分子AI-2介導的乳酸菌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4 乳酸菌環(huán)境脅迫的調節(jié)機制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2.1.1 試驗菌株
2.1.2 標準菌株
2.1.3 培養(yǎng)基
2.1.4 主要儀器與設備
2.2 試驗方法
2.2.1 菌種的活化與保藏
2.2.2 信號分子AI-2的檢測方法
2.2.3 高產信號分子AI-2的篩選及鑒定
2.2.4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2.2.5 不同生理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2.3 測定指標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高產信號分子AI-2乳酸菌的篩選及鑒定
3.1.1 相對熒光強度計算基準點的確定
3.1.2 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1.3 八株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比較
3.1.4 高產信號分子AI-2乳酸菌的鑒定
3.2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2.1 酵母菌代謝產物產信號分子AI-2的情況
3.2.2 添加酵母代謝產物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2.3 與酵母菌共培養(yǎng)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3 不同生理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1 培養(yǎng)基pH值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2 培養(yǎng)基滲透壓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3 培養(yǎng)溫度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4 營養(yǎng)條件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4 討論
4.1 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檢測
4.2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4.3 不同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調控乳酸菌酸脅迫抗性研究進展[J]. 吳重德,黃鈞,周榮清. 微生物學報. 2014(07)
[2]乳酸菌的耐鹽機制[J]. 陳衛(wèi),趙山山,張秋香. 中國食品學報. 2013(10)
[3]乳酸菌酸脅迫應答機制研究進展[J]. 金君華,張昊,郭慧媛,任發(fā)政. 中國乳業(yè). 2011(11)
[4]乳酸菌環(huán)境脅迫應激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進展[J]. 陳霞,楊振泉,黃玉軍,顧瑞霞.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11(01)
[5]保加利亞乳桿菌的冷適應性與冷應激蛋白的研究[J]. 雷雨婷,張英華,霍貴成.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8(05)
[6]AI-2,一種新的細菌自體誘導分子[J]. 李華林,聞玉梅. 生命科學. 2004(03)
博士論文
[1]金黃色葡萄球菌二元信號系統(tǒng)和LuxS/AI-2群體感應功能研究[D]. 孫海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奶牛源性雙歧桿菌和乳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研究[D]. 李少英.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AI-2的體外合成及其對植物乳桿菌細菌素合成的影響[D]. 楊杰.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5
[2]厭氧顆粒污泥群感作用及調控研究[D]. 丁養(yǎng)城.浙江工商大學 2015
[3]糞腸球菌V583株LuxS/AI-2型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研究[D]. 邵長林.江南大學 2012
[4]酸馬奶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潛在共生菌篩選及發(fā)酵特性研究[D]. 劉敏敏.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09253
【文章來源】: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內蒙古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59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群體感應的簡介
1.2 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分類
1.2.1 革蘭氏陰性菌中AHL-LuxI/LuxR系統(tǒng)
1.2.2 革蘭氏陽性菌中寡肽介導的系統(tǒng)
1.2.3 信號分子AI-2介導的LuxS/AI-2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3 乳酸菌群體感應的研究現(xiàn)狀
1.3.1 寡肽介導的乳酸菌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3.2 信號分子AI-2介導的乳酸菌的群體感應系統(tǒng)
1.4 乳酸菌環(huán)境脅迫的調節(jié)機制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義
2 材料與方法
2.1 材料
2.1.1 試驗菌株
2.1.2 標準菌株
2.1.3 培養(yǎng)基
2.1.4 主要儀器與設備
2.2 試驗方法
2.2.1 菌種的活化與保藏
2.2.2 信號分子AI-2的檢測方法
2.2.3 高產信號分子AI-2的篩選及鑒定
2.2.4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2.2.5 不同生理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2.3 測定指標
2.4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高產信號分子AI-2乳酸菌的篩選及鑒定
3.1.1 相對熒光強度計算基準點的確定
3.1.2 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1.3 八株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比較
3.1.4 高產信號分子AI-2乳酸菌的鑒定
3.2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2.1 酵母菌代謝產物產信號分子AI-2的情況
3.2.2 添加酵母代謝產物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2.3 與酵母菌共培養(yǎng)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3.3 不同生理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1 培養(yǎng)基pH值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2 培養(yǎng)基滲透壓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3 培養(yǎng)溫度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3.3.4 營養(yǎng)條件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及其與菌體密度的關系
4 討論
4.1 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檢測
4.2 酵母菌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4.3 不同環(huán)境脅迫對乳酸菌產信號分子AI-2的影響
5 結論
致謝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調控乳酸菌酸脅迫抗性研究進展[J]. 吳重德,黃鈞,周榮清. 微生物學報. 2014(07)
[2]乳酸菌的耐鹽機制[J]. 陳衛(wèi),趙山山,張秋香. 中國食品學報. 2013(10)
[3]乳酸菌酸脅迫應答機制研究進展[J]. 金君華,張昊,郭慧媛,任發(fā)政. 中國乳業(yè). 2011(11)
[4]乳酸菌環(huán)境脅迫應激的分子調控機制研究進展[J]. 陳霞,楊振泉,黃玉軍,顧瑞霞. 中國乳品工業(yè). 2011(01)
[5]保加利亞乳桿菌的冷適應性與冷應激蛋白的研究[J]. 雷雨婷,張英華,霍貴成. 東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08(05)
[6]AI-2,一種新的細菌自體誘導分子[J]. 李華林,聞玉梅. 生命科學. 2004(03)
博士論文
[1]金黃色葡萄球菌二元信號系統(tǒng)和LuxS/AI-2群體感應功能研究[D]. 孫海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奶牛源性雙歧桿菌和乳桿菌的分離鑒定及耐藥性研究[D]. 李少英.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08
碩士論文
[1]AI-2的體外合成及其對植物乳桿菌細菌素合成的影響[D]. 楊杰.東北農業(yè)大學 2015
[2]厭氧顆粒污泥群感作用及調控研究[D]. 丁養(yǎng)城.浙江工商大學 2015
[3]糞腸球菌V583株LuxS/AI-2型群體感應系統(tǒng)的研究[D]. 邵長林.江南大學 2012
[4]酸馬奶中乳酸菌和酵母菌潛在共生菌篩選及發(fā)酵特性研究[D]. 劉敏敏.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1
本文編號:290925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kejilunwen/rengongzhinen/2909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