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研究
本文關鍵詞: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西南大學》 2006年
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研究
劉國華
【摘要】:哈貝馬斯(Jurgen Habermas),生于1929年,先后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瑞士蘇黎士大學、德國波恩大學學習哲學、心理學、歷史學、經(jīng)濟學等。他是德國當代最負盛名的哲學家和社會理論家,法蘭克福學派第二代領軍人物。其1992年出版的《在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一書在法哲學界引起了關注,被認為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也被公認為是與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和德沃金的《法律帝國》齊名的法律著作。 本文以解讀《在事實與規(guī)范之間:關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國的商談理論》這一文本出發(fā),著重論述其構建的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并試圖分析其理論意義和對正處于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征程中的我國現(xiàn)實意義。本文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述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構建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第二部分著重闡述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主要從法律的事實有效性和規(guī)范有效性之間的張力、法律理性的交往理性重構、法律合法性的重建以及商談民主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第三部分從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的理論意義和對我國法治建設的現(xiàn)實意義兩方面作一點思考。 雖然哈貝馬斯的一些觀點有些烏托邦的色彩,與現(xiàn)實還有很大的距離,但對其理論進行思考是有一定意義的。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西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D909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證文獻】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李惠芬;哈貝馬斯及其《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侯巍;社會治安防控的人文關懷與和諧社會法治秩序[D];黑龍江大學;2007年
3 張波;警察人文素養(yǎng)調查及其培養(yǎng)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同被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立群;;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探析[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2 王兆良;哈貝馬斯的“公共領域”概念[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3 趙小芬;;哈貝馬斯的“現(xiàn)代性”及其對中國現(xiàn)代化的啟示[J];滄桑;2008年06期
4 唐玉;;和諧社會視野下的公民——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理論與當代中國[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1期
5 馬靜;;論廣告對公共領域的影響[J];當代傳播;2006年05期
6 蕭瑟;布爾特曼和哈貝馬斯——與大師們同在的歲月(之三)[J];讀書;1996年10期
7 楊曉娟;;試論網(wǎng)絡公共領域模式轉型[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王連蒲,李雙其;實現(xiàn)“學歷式教育”與“培訓式教育”的有機結合——公安院校刑事偵查專業(yè)教學改革之思路[J];福建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02期
9 林蕾;法治:以人為本——法治的人文關懷之解析[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10 寧曉曉;;從哈氏“公共領域”到網(wǎng)絡公共空間[J];法制與社會;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許曉平;[N];人民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吳丹梅;法治的文化解析[D];黑龍江大學;2003年
2 周泉興;我軍院校初級指揮軍官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3 陽紅光;公安執(zhí)法倫理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4 鄭曉松;技術與合理化[D];復旦大學;2005年
5 陳福勝;法治的人性基礎[D];黑龍江大學;2004年
6 姜華;大眾文化理論的后現(xiàn)代轉向[D];黑龍江大學;2004年
7 楊禮銀;哈貝馬斯的話語民主理論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6年
8 高峰;當代視野中的市民社會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9 王江濤;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姜登峰;法治的人性分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1年
2 杜軍;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4年
3 張革文;論法治的人文基礎[D];武漢大學;2004年
4 金京日;試論人權入憲與我國警察權的改革及完善[D];延邊大學;2004年
5 陳積輝;論行政執(zhí)法的人性化問題[D];湘潭大學;2005年
6 涂穎哲;文化研究學派的傳播理論及其對中國的影響[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張立榮;法律的人文精神之現(xiàn)代意義解讀[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8 任弼世;我國公安行政執(zhí)法權行使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延邊大學;2005年
9 趙菊敏;和諧法治論[D];武漢大學;2005年
10 林穎;論交往行為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二級引證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萬真華;;網(wǎng)絡時代能否促進公共領域的發(fā)展?[J];世紀橋;2012年09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波;警察人文素養(yǎng)調查及其培養(yǎng)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2 朱蕓芝;傳播與文化視閾下的網(wǎng)絡流行語[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吉獻忠;;交往理性:哈貝馬斯現(xiàn)代性拯救的邏輯出口[J];寧夏黨校學報;2007年02期
2 李琦;杜冬冬;;哈貝馬斯交往理論視域下人的發(fā)展問題研究[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7年06期
3 袁澤民;莫瑞麗;;哈貝馬斯協(xié)商民主思想的理論分析[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4 孫桂林;;哈貝馬斯的法律商談理論及其中國化的意義[J];法學雜志;2010年03期
5 劉戀;;從哈貝馬斯的文類不確定性說起[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6 于慧;;重建交往理性 實現(xiàn)社會合理化——淺談哈貝馬斯的交往行動理論[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年05期
7 付建明;;論哈貝馬斯市民社會論域中的公共領域[J];四川行政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8 任岳鵬;;哈貝馬斯法律合法性思想與西方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之關聯(lián)[J];北方法學;2010年06期
9 李宏勇;全球性問題與交往理性[J];理論探索;2005年01期
10 韓小榮;;哈貝馬斯交往行為理論簡析[J];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10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開會;;哈貝馬斯對現(xiàn)代西方理性主義文化的反思[A];中國現(xiàn)代外國哲學學會年會年會暨西方技術文化與后現(xiàn)代哲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2 李曉蓓;劉開會;;理想與現(xiàn)實的對話——談?潞凸愸R斯的爭論[A];法國哲學的現(xiàn)代與未來全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傅永軍;鐵省林;;哈貝馬斯宗教哲學思想研究綜論[A];“理性、信仰與宗教”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張羽佳;;精神分析、自我反思與交往理性——哈貝馬斯與精神分析的關系問題研究[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5 魯路;;哈貝馬斯交往概念的思想起源[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沈尚武;;伽達默爾和哈貝馬斯的詮釋學普遍性探析[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7 張慶熊;;語言、世界和交往行為——評哈貝馬斯對維特根斯坦的語言哲學的繼承和批評[A];國外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第三屆國外馬克思主義論壇會議論文集[C];2008年
8 童世駿;;多元主義文化條件下的普遍主義政治何以可能?——尤根·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的核心問題[A];當代中國:發(fā)展·安全·價值——第二屆(2004年度)上海市社會科學界學術年會文集 (上)[C];2004年
9 張慶熊;;哈貝馬斯上海紀行[A];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第二輯)[C];2001年
10 傅永軍;;語言、理解與交往行為的意義解釋——論哈貝馬斯交往理論的詮釋學意識(提要)[A];全國“當代西方哲學的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友漁(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N];中國圖書商報;2010年
2 曹衛(wèi)東;[N];中國教育報;2002年
3 曹衛(wèi)東;[N];中國教育報;2002年
4 張文濤(人民大學清史所);[N];人民政協(xié)報;2001年
5 曹衛(wèi)東;[N];中華讀書報;2001年
6 ;[N];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2005年
7 胡潤忠;[N];學習時報;2008年
8 賀翠香;[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7年
9 劉守序;[N];金融時報;2010年
10 郁振華 劉靜芳;[N];社會科學報;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向東;理性生活方式的重建——哈貝馬斯政治哲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4年
2 劉中起;理性主義的范式轉換及其當代價值[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3 田潤鋒;哈貝馬斯理性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趙淑輝;當代中國交往理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徐聞;哈貝馬斯的商談民主論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高玉平;道德客觀性的證明[D];吉林大學;2006年
7 宮瑜;交往理性與道德共識[D];吉林大學;2011年
8 程德文;法律的商談理論[D];南京師范大學;2003年
9 劉志丹;哈貝馬斯語言哲學思想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王江濤;哈貝馬斯公共領域思想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國華;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研究[D];西南大學;2006年
2 劉厚田;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思想探析[D];西南大學;2008年
3 王昌樹;交往理性視閾中的文化構想[D];廣西師范大學;2004年
4 何丹;哈貝馬斯現(xiàn)代性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5 吳慧勇;交往理性與倫理理性[D];北京語言大學;2006年
6 雷春;交往理性下的技術[D];湖南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志云;交往理性的詩性鋒芒[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8 曾益康;哈貝馬斯的法律商談論初探[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9 唐紅兵;交往理性視閾中的審美精神[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濤;哈貝馬斯合法性危機理論研究[D];蘭州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哈貝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論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05382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minzhuminquanlunwen/10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