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角抵運動發(fā)展述略
本文選題:角抵 切入點:競技 出處:《蘭臺世界》2013年3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角抵是依靠人體力量、機智來壓倒對方、戰(zhàn)勝對方的競技游戲。在我國古代角抵運動發(fā)展史中,唐代是角抵運動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研究唐代角抵運動的開展情況,對探索古代角抵運動的發(fā)展軌跡,了解古代體育文化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Abstract]:Angle balance is a competitive game that relies on human strength, wit and wisdom to overcome the other sid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gle reach movement in ancient China, the Tang Dynasty was the golden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gle arrival mov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angle arrival movement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studied.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ancient angle movement and to understand ancient sports culture.
【作者單位】: 南昌工學院;
【分類號】:K242;G88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胡惠玲;論唐代體育發(fā)展的環(huán)境[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2 詹永順;張寶強;;唐代帝王熱衷體育活動的原因初探[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萬茹,莫磊;從體育教育特征的演進看中國學校體育改革的走向[J];安徽體育科技;2003年04期
2 程亮亮;;淺析2008年奧運會為我國發(fā)展帶來的社會契機[J];安徽體育科技;2008年02期
3 邵偉德,吳慶超;對體育史通用教材中“佛教與體育關系”觀點的反思與再認識[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9年02期
4 孫葆麗;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基創(chuàng)業(yè)時期的群眾體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5 龐元寧,蔣仕延;西南地區(qū)少數民族傳統(tǒng)體育文化基征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年06期
6 楊樺,王凱珍,熊曉正,孫葆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群眾體育的發(fā)展演進與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7 郭賢成;論我國民族傳統(tǒng)體育與奧林匹克運動的關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8 王軍;;關于中國武術文化形態(tài)及演變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年09期
9 郭敏;劉聰;劉買如;王健;;我國體育場地建設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2期
10 王俊奇;;體育史研究的進展與前瞻[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高大光;徐中華;;氣功的心理保健作用剖析[A];第8屆全國運動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龍飛;文化社會學視野下武術在登封的存在與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劉洪濤;我國體育科技政策歷史變遷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3 李啟迪;我國全國性單項運動協(xié)會改革與發(fā)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4 張寶強;體育專業(yè)留學生與中國體育發(fā)展研究(1903-1963)[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5 陳華榮;體育的憲法保障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6 馮霞;人學視野中的人文體育觀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4年
7 楊小明;體育教學中的道德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潘麗霞;中國社會體育參與中的婦女與性別差異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7年
9 趙崇樂;體育審美教育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10 劉平;我國運動員人力資本形成與收益分配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玉強;唐代馬球運動和現(xiàn)代馬球運動的比較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朱來平;南昌市全日制本科院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現(xiàn)狀與對策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3 黃正嵐;民國體育法規(guī)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4 冉婷;大學體育教學中禮儀教育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5 趙卓;中國近代體育制度發(fā)展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6 秦沙沙;北京郊區(qū)村落體育變遷與發(fā)展[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7 李琳;現(xiàn)代體育光起于英國原因之探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薛廷利;唐代馬球之研究[D];蘭州理工大學;2010年
9 姚敏;體育救國:民國時期全運會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許燦;唐代娛樂活動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卜友常;;魯迅藏漢代斗牛角抵戲畫像淺議[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2 吳曾德 ,周到;漫談南陽漢畫象石中的角抵戲[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79年02期
3 龍中;;略談漢代角抵戲[J];南都學壇;1983年01期
4 西坡;;角抵[J];五臺山;2010年08期
5 卜鍵;角抵考[J];文學遺產;2000年02期
6 李重申,李金梅,李小惠,李小唐;敦煌莫高石窟與角抵[J];體育文化導刊;2002年01期
7 吳國欽;漢代角抵戲《東海黃公》與“粵!盵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8 路志峻;張有;;中國角抵戲的本體發(fā)展與歷史演進[J];敦煌研究;2008年04期
9 袁帆;;角抵舞蹈的起源及其演變過程[J];今日南國(理論創(chuàng)新版);2008年08期
10 羅仙柱;;隋煬帝與中國古代角抵戲的發(fā)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門洋溢;;從漢畫像石中看角抵戲在漢代的發(fā)展[A];大漢雄風——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一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爽;角抵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2 李呂婷;魏晉南北朝百戲研究[D];武漢音樂學院;2007年
,本文編號:160906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ekelunwen/zggdslw/160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