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gòu)筑社會科學的哲學基礎(chǔ) ——語境論的解決方案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2-19 03:24
本文由導言、五個專題性論述和結(jié)束語七個部分構(gòu)成。導言部分主要介紹本文的選題背景及意義、國內(nèi)外文獻綜述、主要內(nèi)容及寫作思路、創(chuàng)新之處。其中最重要的是,在選題背景及意義部分,指出了本文要求解的核心問題及解決方案的概要,即圍繞社會科學范式的種種爭論,實際上折射出了關(guān)于社會科學的哲學世界觀、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等四個方面的困境與難題。其中又以哲學世界觀最為根本,它是社會科學哲學基礎(chǔ)的核心,其問題表現(xiàn)為三種哲學世界觀之間的分歧與對立,另外三個方面存在的多種二元對立問題,皆由其決定和引發(fā)。對此,本文嘗試用語境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分析并解決這些難題。第一章為社會科學中語境論的思想淵源。首先指出實用主義哲學對主體的行動、實踐、共同體、現(xiàn)實生活、主客互動、實用真理觀等方面的強調(diào),為語境論的產(chǎn)生提供了來源和范本;其次介紹了本文語境論思想的直接來源:佩珀的語境論及其根隱喻理論。佩珀在實用主義哲學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四種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根隱喻及相應(yīng)的世界假設(shè)(世界觀),指出語境論的根隱喻為“歷史事件”或“語境中的行動”,將語境論提升到了世界觀的層次;再次,介紹了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游戲論和遵守規(guī)則論中蘊含的語用語...
【文章頁數(shù)】:18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主要內(nèi)容與寫作思路
四、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社會科學中語境論的思想淵源
1.1 實用主義中的語境論思想
1.1.1 皮爾士行動哲學中的語境論蘊涵
1.1.2 詹姆士意識流理論的語境論蘊涵
1.1.3 杜威經(jīng)驗自然主義的語境論思想
1.2 佩珀的語境論世界觀及其根隱喻
1.2.1 根隱喻理論與語境論世界觀
1.2.2 語境論根隱喻的基本范疇
1.3 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用語境論
1.3.1 語言游戲的語境論
1.3.2 遵循規(guī)則的實踐論
1.4 范戴伊克的話語語境認知理論
1.4.1 話語交流中的語境建構(gòu)
1.4.2 話語交流中的知識生成
1.5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世界觀維度:基于語境論的哲學基礎(chǔ)重建
2.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的哲學基礎(chǔ)
2.1.1 機械論世界觀
2.1.2 有機論世界觀
2.1.3 人文主義世界觀
2.2 哲學基礎(chǔ)之問題的語境分析
2.2.1 機械論:抽象人性的去語境化
2.2.2 有機論:目的論假設(shè)的先驗性
2.2.3 人文主義:主觀語境的泛化
2.3 基于語境論世界觀的哲學基礎(chǔ)重建
2.3.1 基于主體行動的世界圖景
2.3.2 多元視域的現(xiàn)實語境融合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本體論維度:基于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建構(gòu)
3.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的本體論之爭及問題
3.1.1 社會本體論之爭及意義
3.1.2 社會唯名論存在的問題
3.1.3 社會實在論的內(nèi)部分歧
3.2 基于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建構(gòu)
3.2.1 社會本體論問題的語境性
3.2.2 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論性
3.2.3 語境論的社會本體論框架
3.3 語境論的社會本體論特征
3.3.1 事件本體論的系統(tǒng)整體特征
3.3.2 事件本體論的自然主義特征
3.3.3 事件本體論的歷史實踐特征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知識論維度:基于語境融合的知識圖景
4.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知識論的兩難困境
4.1.1 客觀主義知識論及其困境
4.1.2 建構(gòu)主義知識論及其困境
4.1.3 社會科學知識合法性的缺失
4.2 社會科學知識論困境的語境分析
4.2.1 客觀主義:理想認知者的去語境化
4.2.2 建構(gòu)主義:社會因素的充分決定性
4.2.3 演進趨勢:知識論中語境性的遞增
4.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圖景
4.3.1 語境因素作為知識的客觀條件
4.3.2 語境認知作為知識的主觀基礎(chǔ)
4.3.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新圖景
4.4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論意義
4.4.1 在語言游戲中建立知識的確定性
4.4.2 在實踐語境中確立知識的合法性
4.5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方法論維度:基于語境分析的方法路徑
5.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的方法論之爭及出路
5.1.1 實證主義與解釋學之爭
5.1.2 方法論之爭的哲學根源
5.1.3 走向語境論的方法論
5.2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路徑
5.2.1 語境化研究的典型方法
5.2.2 語境分析方法的步驟
5.2.3 語境分析方法的應(yīng)用
5.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特征
5.3.1 具體問題驅(qū)動
5.3.2 案例整體定位
5.3.3 介入對象語境
5.3.4 中層理論導向
5.4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意義
5.4.1 增強方法論自覺、消解二元之爭
5.4.2 促進范式整合、重塑科學地位
5.4.3 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升實踐價值
5.5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束語 走向語境論的社會科學范式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
本文編號:4017577
【文章頁數(shù)】:18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導言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
三、主要內(nèi)容與寫作思路
四、創(chuàng)新之處
第一章 社會科學中語境論的思想淵源
1.1 實用主義中的語境論思想
1.1.1 皮爾士行動哲學中的語境論蘊涵
1.1.2 詹姆士意識流理論的語境論蘊涵
1.1.3 杜威經(jīng)驗自然主義的語境論思想
1.2 佩珀的語境論世界觀及其根隱喻
1.2.1 根隱喻理論與語境論世界觀
1.2.2 語境論根隱喻的基本范疇
1.3 后期維特根斯坦的語用語境論
1.3.1 語言游戲的語境論
1.3.2 遵循規(guī)則的實踐論
1.4 范戴伊克的話語語境認知理論
1.4.1 話語交流中的語境建構(gòu)
1.4.2 話語交流中的知識生成
1.5 本章小結(jié)
第二章 世界觀維度:基于語境論的哲學基礎(chǔ)重建
2.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的哲學基礎(chǔ)
2.1.1 機械論世界觀
2.1.2 有機論世界觀
2.1.3 人文主義世界觀
2.2 哲學基礎(chǔ)之問題的語境分析
2.2.1 機械論:抽象人性的去語境化
2.2.2 有機論:目的論假設(shè)的先驗性
2.2.3 人文主義:主觀語境的泛化
2.3 基于語境論世界觀的哲學基礎(chǔ)重建
2.3.1 基于主體行動的世界圖景
2.3.2 多元視域的現(xiàn)實語境融合
2.4 本章小結(jié)
第三章 本體論維度:基于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建構(gòu)
3.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的本體論之爭及問題
3.1.1 社會本體論之爭及意義
3.1.2 社會唯名論存在的問題
3.1.3 社會實在論的內(nèi)部分歧
3.2 基于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建構(gòu)
3.2.1 社會本體論問題的語境性
3.2.2 語境論根隱喻的本體論性
3.2.3 語境論的社會本體論框架
3.3 語境論的社會本體論特征
3.3.1 事件本體論的系統(tǒng)整體特征
3.3.2 事件本體論的自然主義特征
3.3.3 事件本體論的歷史實踐特征
3.4 本章小結(jié)
第四章 知識論維度:基于語境融合的知識圖景
4.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知識論的兩難困境
4.1.1 客觀主義知識論及其困境
4.1.2 建構(gòu)主義知識論及其困境
4.1.3 社會科學知識合法性的缺失
4.2 社會科學知識論困境的語境分析
4.2.1 客觀主義:理想認知者的去語境化
4.2.2 建構(gòu)主義:社會因素的充分決定性
4.2.3 演進趨勢:知識論中語境性的遞增
4.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圖景
4.3.1 語境因素作為知識的客觀條件
4.3.2 語境認知作為知識的主觀基礎(chǔ)
4.3.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新圖景
4.4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知識論意義
4.4.1 在語言游戲中建立知識的確定性
4.4.2 在實踐語境中確立知識的合法性
4.5 本章小結(jié)
第五章 方法論維度:基于語境分析的方法路徑
5.1 傳統(tǒng)社會科學范式中的方法論之爭及出路
5.1.1 實證主義與解釋學之爭
5.1.2 方法論之爭的哲學根源
5.1.3 走向語境論的方法論
5.2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路徑
5.2.1 語境化研究的典型方法
5.2.2 語境分析方法的步驟
5.2.3 語境分析方法的應(yīng)用
5.3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特征
5.3.1 具體問題驅(qū)動
5.3.2 案例整體定位
5.3.3 介入對象語境
5.3.4 中層理論導向
5.4 語境論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意義
5.4.1 增強方法論自覺、消解二元之爭
5.4.2 促進范式整合、重塑科學地位
5.4.3 解決現(xiàn)實問題、提升實踐價值
5.5 本章小結(jié)
結(jié)束語 走向語境論的社會科學范式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謝
個人簡況
本文編號:401757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sklbs/401757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