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研究
本文關鍵詞: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蘇州大學》 2015年
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研究
陳陸俊
【摘要】:近年來,對腫瘤微環(huán)境和腫瘤免疫逃逸機制的深入研究發(fā)現(xiàn),一組介導免疫調(diào)節(jié)的重要分子—免疫卡控點(Immune checkpoints),如B7家族負性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B7-H3、B7-H4、CTLA-4和Tim-3等,可異常表達于諸多人類腫瘤組織及腫瘤浸潤的免疫細胞,參與腫瘤免疫逃逸并與患者的臨床病理參數(shù)及預后密切相關,是腫瘤微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一方面通過負性調(diào)控T細胞介導的抗腫瘤應答,另一方面通過調(diào)節(jié)腫瘤細胞自身的生物學行為,共同參與腫瘤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截至目前,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B7-H3分子在食管癌中的異常表達的臨床意義及生物學作用尚待深入研究。本課題一方面通過收集臨床樣本進行回顧性研究,采用免疫組織化學及流式細胞術分別檢測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人食管癌細胞系及食管癌組織中的的表達水平,同時分析它們與患者的臨床參數(shù)、預后、上皮間質(zhì)轉(zhuǎn)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T淋巴細胞浸潤程度等的相關性;另一方面在細胞及分子生物學水平,進一步研究食管癌細胞株中異常表達B7-H3分子對其自身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1)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在食管癌細胞株及食管癌組織中呈高表達,而在癌旁正常組織中呈低表達;食管癌組織中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主要表達在食管癌細胞的胞漿及胞膜。(2)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在食管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與腫瘤浸潤深度成顯著正相關(P=0.0261);食管癌組織中B7-H1高表達的患者,其預后顯著差于B7-H1低表達的患者(HR=2.157,95%CI:1.017-4.577,P=0.0452)。(3)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亦可部分表達于食管癌細胞的細胞核,其在食管癌細胞核內(nèi)的表達水平與腫瘤浸潤深度成顯著正相關(P=0.0331),B7-H1在食管癌細胞核內(nèi)的表達水平與患者預后無顯著相關性(P=0.6755)。(4)我們通過E-cadherin及Vimentin表達水平的組合,來鑒定食管癌組織中EMT的發(fā)生情況,結果發(fā)現(xiàn),食管癌組織中存在EMT的現(xiàn)象,并且T(3+4)組的患者,其EMT發(fā)生的比率顯著高于T(1+2)組的患者(P=0.0097);遠處轉(zhuǎn)移組(M1)組的患者,其EMT發(fā)生的比率顯著高于未發(fā)生遠處轉(zhuǎn)移組(M0)的患者(P=0.0253);生存分析結果顯示,EMT組患者的預后顯著差于未發(fā)生EMT組的患者(HR=2.470,95%CI:1.971-2.970,P=0.0278);我們將性別、年齡、腫瘤大小、TNM分期、EMT狀態(tài)納入COX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EMT狀態(tài)可以作為獨立的預后風險因素(HR=2.306,95%CI:1.103-4.824,P=0.026)。(5)我們發(fā)現(xiàn)EMT組中B7-H1高表達的比率顯著高于未發(fā)生EMT組患者(P=0.0314),B7-H1高表達及EMT組的患者,其預后顯著差于B7-H1低表達及未發(fā)生EMT的患者(HR=2.876,95%CI:1.182-6.997,P=0.0199)。(6)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3在食管癌細胞株及食管癌組織中呈高表達,而在癌旁正常組織中呈低表達,B7-H3在食管癌細胞中的表達主要定位于胞漿胞膜。(7)食管癌組織中B7-H3的表達水平與腫瘤浸潤深度呈顯著正相關(P=0.0200),與CD3+T淋巴細胞浸潤程度呈顯著負相關(P=0.0250),食管癌組織中B7-H3高表達的患者,其預后顯著差于低表達的患者(HR=1.564,95%CI:1.040-2.351,P=0.0318);(8)我們采用慢病毒轉(zhuǎn)染及RNAi技術,構建了食管癌細胞株Eca-109中B7-H3下調(diào)表達的模型,并分別在m RNA及蛋白水平進行驗證;(9)我們進一步通過克隆形成實驗、細胞增殖檢測、劃痕實驗及Transwell侵襲實驗,證實B7-H3在食管癌細胞系Eca-109中的下調(diào)表達,顯著抑制細胞克隆形成能力、細胞增殖、遷移及侵襲能力。綜上所述,我們首次報導了負性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B7-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其生物學作用,證實它們通過負性調(diào)控T淋巴細胞在腫瘤組織中的浸潤及促進腫瘤細胞自身的增殖、遷移及侵襲等能力,參與促進食管癌的發(fā)生與發(fā)展。負性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B7-H3可作為食管癌診斷和預后判斷的重要生物學指標。本研究不僅為食管癌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腫瘤免疫應答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實驗基礎,而且為食管癌的診斷及免疫治療提供了潛在的靶點,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蘇州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R735.1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Stanford L.Peng;;The T-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T-bet in Immunity and Autoimmunity[J];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06年02期
2 魏海明;Th1/Th2極化:轉(zhuǎn)錄因子的作用[J];上海免疫學雜志;2001年06期
3 沈賢;方國恩;柴琛;林富林;袁洋;華積德;;Th1/Th2平衡在高容量血液濾過防治多臟器功能衰竭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7年06期
4 魏海明,田志剛,許曉群,馮進波,肖偉;肺癌患者轉(zhuǎn)錄因子T-bet和GATA3的基因表達狀況及藥物干預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2年01期
5 孫秀娣,牧人,周有尚,戴旭東,張思維,皇甫小梅,孫杰,李連弟,魯鳳珠,喬友林;中國胃癌死亡率20年變化情況分析及其發(fā)展趨勢預測[J];中華腫瘤雜志;2004年01期
6 ;Relationship between co-stimulatory molecule B7-H3 expression and gastric carcinoma histology and prognos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06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向明;于東紅;王萍;張帆;蔡兆根;周蕾;承澤農(nóng);;舒林酸對胃癌種植瘤的抑制作用及血管形成的影響[J];癌變.畸變.突變;2008年05期
2 詹圣偉;卞正平;蔡華英;;1983~2004年馬鞍山市男性胃癌、肺癌死亡率變化趨勢分析[J];安徽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年02期
3 凌士亮;;紫杉醇聯(lián)合沙利度胺在晚期胃癌二線治療中的臨床觀察[J];安徽醫(yī)學;2010年05期
4 池煜;宇慶誠;陳道俊;操基玉;;飲食因素與胃癌關系的病例對照研究[J];安徽醫(yī)藥;2009年04期
5 張雪梅,繆小平,熊萍,于春媛,譚文,曲世寧,孫瞳,周翊峰,林東昕;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MMP)-2和-9功能性單核苷酸多態(tài)與胃癌[J];癌癥;2004年11期
6 向姝霖,肖曉嵐,凌暉,廖前進,周秀田,董琳,蘇琦;二烯丙基二硫?qū)θ宋赴┘毎闶笠浦擦龅目鼓[瘤作用[J];癌癥;2005年08期
7 曾希;廖愛軍;唐海林;易嵐;解娜;蘇琦;;應用血清蛋白質(zhì)組分析篩選人胃癌相關抗原[J];癌癥;2007年10期
8 呂先魚;;復方苦參注射液聯(lián)合FOLFOX4方案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價值[J];北方藥學;2012年06期
9 應學;裘華森;;早期半臥位在胃癌術后快速促康復中的效果觀察[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10 鄧博;賈立群;姚暄;;中醫(yī)藥治療胃癌癌前病變研究進展[J];北京中醫(yī)藥;2012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路滟;免疫炎癥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癌遺傳易感性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高永健;黃芪多糖對TNBS誘導大鼠實驗性結腸炎的治療作用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D];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2010年
3 沈明;負性共刺激分子B7-H1在A2B5陽性人腦膠質(zhì)瘤干細胞樣細胞中的負性調(diào)控作用探討[D];復旦大學;2011年
4 尹東;先天免疫炎癥因子IL-1B、IL-1RN、TNF-A單核苷酸多態(tài)與新疆地區(qū)維、漢民族胃癌相關性及其預后的研究[D];新疆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謝憶山;重組人腺病毒p53聯(lián)合鹽酸表阿霉素抑制人胃癌細胞SGC-7901的實驗研究[D];武漢大學;2011年
6 陶敏;B7-H1和B7-H3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在腫瘤免疫逃逸中作用和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1年
7 孫靜;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3兩種異構體的基因演化及其生物學功能差異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1年
8 袁和興;人前列腺癌細胞表達B7-H3的臨床意義及其生物學作用機制[D];蘇州大學;2011年
9 蔣敬庭;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4在胃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1年
10 徐躍華;共刺激分子B7-H3在肺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蘇州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呂鑫;共刺激分子B7-H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的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田媛媛;CTNNB1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癌預后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3 林海;RUNX3、RASSF1A啟動子高甲基化與胃癌進展轉(zhuǎn)移的相關性研究[D];南京醫(yī)科大學;2010年
4 康秀梅;胃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5 賈玉洋;超聲內(nèi)鏡與多層螺旋CT對胃癌分期診斷價值的研究[D];泰山醫(yī)學院;2010年
6 倪勤;生活方式因素、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多態(tài)性與胃癌風險的流行病學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7 周紅斌;局部晚期胃癌術后多西他賽聯(lián)合卡培他濱同步放療的初步臨床觀察[D];山東大學;2010年
8 劉超;遠端胃癌肝動脈旁淋巴結微轉(zhuǎn)移的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9 張浩;敏感藥物對人胃癌細胞株MGC-803的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10 王培龍;胃癌細胞凋亡與E鈣粘附蛋白表達的關系及意義[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劉伯齊,RichardPeto,陳錚鳴,JillianBoreham,吳燕萍,黎均耀,TCollinCampbell,陳君石,烏正賚;中國正面臨日益嚴重的煙草危害(一):100萬死亡人群的回顧性比例死亡率研究[J];英國醫(yī)學雜志(中文版);1999年01期
2 丁建華,李蘇平,吳建中,高長明,周建農(nóng),蘇平,劉燕婷,臧宇,周學富,丁保國,王如鴻;幽門螺桿菌與其它危險因素交互作用致胃癌關系的研究[J];中國腫瘤;2002年05期
3 姚寧,方國恩,杜成輝,趙為國;豬多器官功能障礙模型的建立[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年01期
4 杜成輝,方國恩,趙為國,姚寧,申曉軍,袁偉杰;中性粒細胞凋亡在高容量血液濾過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礙中的變化及意義[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05年07期
5 魏海明,田志剛,劉杰,馮進波,孫汭;14種細胞因子基因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臨床應用[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0年02期
6 劉杰,田志剛,張建華,魏海明,馮進波,孫匯;人腫瘤細胞T_H2類細胞因子的逆轉(zhuǎn)與NK抗性變化的研究[J];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8年06期
7 李連弟,魯鳳珠,張思維,牧人,孫秀娣,皇甫小梅,孫杰,周有尚,歐陽寧慧,饒克勤,陳育德,孫愛明,薛志福,夏毅;中國惡性腫瘤死亡率20年變化趨勢和近期預測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1997年01期
8 孫秀娣,牧人,周有尚,戴旭東,喬友林,張思維,皇甫小梅,孫杰,李連弟,魯鳳珠;中國1990~1992年胃癌死亡調(diào)查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02年01期
9 劉杰,田志剛,馮進波,魏海明;人腫瘤細胞中Th2類細胞因子的強勢表達[J];中華腫瘤雜志;1998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代廷榮;;早期發(fā)現(xiàn)食管癌[J];農(nóng)家科技;2002年12期
2 王兆禮,李月生,邵明曉,范加社;食管癌術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8例分析[J];華北煤炭醫(yī)學院學報;2004年02期
3 高宗人;河南省食管癌外科治療的進展及評價[J];河南腫瘤學雜志;2004年06期
4 楊觀瑞;食管癌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04年03期
5 劉肇瑞;魏文強;黃悅勤;喬友林;吳明;董志偉;;“食管癌早診早治方案”的經(jīng)濟學評價[J];癌癥;2006年02期
6 向明;劉輝;劉俊均;馮亮;岳峰濤;;老年人食管癌手術治療的體會[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7年04期
7 羅鋒;馬洪飚;宋小元;余欣;王睿;;高齡食管癌的外科治療[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8年24期
8 馮新元;;食管癌術后膈疝的診治體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8年09期
9 馬迎光;王勝;趙斌;楮瑞軍;;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食管癌術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礙[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年02期
10 羅榮;黃克峰;陳德榮;戰(zhàn)忠利;;食管癌中p33ING1 p53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國腫瘤臨床;2009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宗人;;積極推進以外科手術為基礎的食管癌綜合治療的進展[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王立東;;環(huán)境和遺傳對食管癌發(fā)生影響的初步研究[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秦明;常秀軍;;高齡食管癌的手術治療[A];中國第九屆全國食管癌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毛友生;赫捷;程貴余;;我國食管癌外科治療現(xiàn)狀與未來對策[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8分會場-癌癥流行趨勢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討會論文集(補充)[C];2011年
5 侯建葉;;食管癌手術病人住院期間的健康教育[A];全國外科護理學術會議暨專題講座論文匯編[C];2000年
6 陳作敏;楊健;;手術治療69例食管癌體會[A];2001'全國腫瘤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1年
7 夏繼國;駱紅蕾;;食管癌氣管內(nèi)轉(zhuǎn)移的臨床特點[A];2004年全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8 高宗人;;河南省食管癌外科治療的進展及評價[A];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教育論文集[C];2004年
9 ;食管癌[A];第三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10 王中林;張蕾;劉寧;陸一民;高克柔;張曉膺;;電視胸腔鏡下手術治療食管癌臨床探索[A];第八屆華東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天津腫瘤醫(yī)院食管腫瘤科 于振濤;[N];健康時報;2008年
2 錢勇;[N];大眾衛(wèi)生報;2005年
3 高春東;[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通訊員 韋夏 本報記者 鄧宏鷹 鐘少鴻;[N];中國食品報;2010年
5 許蓼梅;[N];大眾衛(wèi)生報;2004年
6 羅剛;[N];健康報;2006年
7 劉東 鄒爭春;[N];健康報;2007年
8 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放療科 高獻書 亓昕;[N];健康報;2014年
9 記者 李天舒 通訊員 李運紅 胡顏;[N];健康報;2011年
10 吳堯;[N];健康時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陸俊;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研究[D];蘇州大學;2015年
2 袁翎;食管癌預后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的關系[D];鄭州大學;2011年
3 李江偉;食管癌癌前血清分子標志物的研究及應用[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郭洪;基質(zhì)金屬蛋白酶基因3’端非翻譯區(qū)多態(tài)性與食管癌的關聯(lián)及其機制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5 郭文忠;食管癌血管形成及抗血管治療的實驗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0年
6 王建明;食管癌腫瘤相關基因的遺傳與表觀遺傳學研究[D];復旦大學;2007年
7 彭良平;食管癌特異及相關腫瘤抗原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1年
8 毛友生;食管癌血清蛋白標志物的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4年
9 周英智;肥城市食管鱗癌不同衍變階段的影響因素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10 黃志勇;食管癌比較蛋白質(zhì)組學初步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麗強;Twist1基因在食管癌相關成纖維細胞中的作用及臨床病理學意義[D];延邊大學;2015年
2 張艷麗;噎膈血瘀型患者血清對食管癌EC9706細胞PI3K/AKT信號通路和細胞周期的影響[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3 艾思遠;ERCC1mRNA、TYMSmRNA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預后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4 劉鵬飛;管狀胃在食管癌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分析[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5 尚健靜;Cyfra21-1、SCC和CRP聯(lián)合檢測對食管癌早期診斷價值的探討[D];泰山醫(yī)學院;2014年
6 劉三豹;食管癌術后胸腔胃功能的研究[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7 楊金;環(huán)氧化酶2在食管癌中的表達及環(huán)氧化酶2抑制劑對食管癌小鼠移植瘤生長的影響[D];河北醫(yī)科大學;2015年
8 趙迪;食管癌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的監(jiān)測及臨床意義[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9 袁果;姓氏與食管癌關系及其遺傳分子機理[D];新鄉(xiāng)醫(yī)學院;2015年
10 張偉;食管癌不同手術方式對患者術后體液及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D];安徽醫(yī)科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協(xié)同刺激分子B7-H1和B7-H3在食管癌中表達的臨床意義及作用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181657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yxlbs/18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