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水滸傳》概念隱喻的俄譯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四川外國語大學》 2015年
《水滸傳》概念隱喻的俄譯研究
曹玉姣
【摘要】:直到現(xiàn)在,隱喻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仍是詩學和修辭學上的表達手段。而現(xiàn)代認知語言學則認為,隱喻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隱喻普遍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僅在語言中,也表現(xiàn)在思維和行為中。概念隱喻是通過跨概念域的映射形成的,映射以體驗為基礎,概念隱喻是民族文化認知體驗的結果。不同民族擁有相同的身體體驗,所以存在具有普遍性的隱喻概念。受語言、文化、價值觀等的影響,各民族形成的隱喻概念也存在差異性。隱喻研究從修辭學到認知語言學的轉向為隱喻的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從認知角度來看,隱喻的翻譯過程又是譯者的體驗認知過程。不同民族相似的文化認知體驗是隱喻可譯的基礎,而認知體驗的差異勢必會影響隱喻的翻譯。同時,隱喻的存在和理解離不開一定的語境,因此語境也是隱喻翻譯的影響因素之一。直譯和意譯是隱喻翻譯的常用方法。直譯和意譯都要求忠實原文的內(nèi)容,但直譯還要求忠于原文的形式,意譯只要求通順傳神的譯文。直譯分為絕對對應和相對對應。因此非常有必要從直譯和意譯高度對比分析隱喻的翻譯實例,以提高隱喻翻譯的水準。本文以文學名著《水滸傳》俄譯本作為研究對象!端疂G傳》中蘊藏著豐富的空間隱喻和“人是動物”隱喻?臻g隱喻對于人類認知世界具有重要意義?臻g概念是人類認識自己和世界時最先獲得的基礎概念,大多數(shù)抽象概念都是通過空間隱喻來表達和理解的。借助文學作品中空間隱喻的翻譯實例來研究認知體驗差異對隱喻翻譯的影響具有現(xiàn)實意義。同時,“人是動物”隱喻是《水滸傳》文學語境下誕生的特色隱喻,它的存在對作品的人物塑造和主題表達具有重要意義,是《水滸傳》概念隱喻研究不可忽略的組成部分。而在概念隱喻理論指導下,歸納整理出《水滸傳》中蘊涵的空間隱喻和“人是動物”隱喻,并從直譯和意譯的角度對比分析原著與俄譯本中的空間隱喻和“人是動物”隱喻翻譯實例,可以更為深入地認識民族文化認知體驗及語境對隱喻翻譯的影響。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H35;I046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韋孟芬;;文化差異下隱喻的理解和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11年01期
2 王揚;論時間語和空間語及其文化特性[J];山東外語教學;2001年04期
3 宋德生;;認知的體驗性對等值翻譯的詮釋[J];中國翻譯;2005年05期
4 鄭海凌;文學翻譯的本質(zhì)特征[J];中國翻譯;1998年06期
5 李福印;;概念隱喻理論和存在的問題[J];中國外語;2005年04期
6 鄭凌燕;;從概念隱喻的視角看《圍城》中的情感隱喻翻譯[J];鄭州航空工業(yè)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迪;俄漢人體詞匯隱喻的對比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2 譚爽;萊考夫概念隱喻專題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胡鳳華;;“歌曲譯配”與“歌曲翻譯”辨[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2 涂秀青;;論中國英語的運行機制[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5期
3 朱云貞;張聰義;;科技語篇英譯新探[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4 魏家海;;同聲傳譯中的信息流失及應變策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5 顏小娜;;“認知與隱喻”研究20年綜述(1989—2008)[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6 王衛(wèi)強;;翻譯中社會文化語境制約下的語義偏移[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7 楊玲;文學翻譯中譯者的“心理距離”審美態(tài)度[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S1期
8 李慶明;胡瑛;;對等翻譯的新視角:認知性對等——以陜北民歌的英譯本為例[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9 陳晶晶;;淺談多語文本的功能和翻譯策略[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7期
10 臧國寶;徐瑩;;中國大陸翻譯實務現(xiàn)狀亟待改善[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小玲;基于語料庫的譯者文體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黃月華;漢語趨向動詞的多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青;基于語料庫的《尤利西斯》漢譯本譯者風格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4 田小勇;文學翻譯模糊取向之數(shù)字視角[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年
5 郭琳;隱喻與文學批評理論[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6 卜玉坤;認知視閾下科技英語喻義漢譯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黃忠廉;小句中樞全譯說[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8 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9 楊全紅;錢鍾書翻譯思想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07年
10 尹蔚;多維視域下的有標選擇復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宇紅;《俄漢詳解大詞典》視域下的觀念詞счастье[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祝元娜;論外宣翻譯中的文化障礙[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洪昭;中俄跨文化交際中的時空因素[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4 才讓東主;論漢藏修辭翻譯方法[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5 趙金明;論中國企業(yè)簡介翻譯[D];山東大學;2010年
6 畢穎;從接受理論對比分析《紅字》兩中譯本[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7 馬爽;從動態(tài)對等角度看同一譯者對同一名著重譯的必要性[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周雯雯;從接受理論談《簡愛》兩中譯本的比較[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瓊玲;氣候科技英語翻譯中的語序調(diào)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10 胡曉青;圖式理論與口譯中古典詩詞的翻譯[D];中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葛紅,李加強;隱喻理論綜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2 侯可怡;;關于英漢人體隱喻化認知異同原因的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3 馮凌宇;;漢語中的人體隱喻與反隱喻[J];北方論叢;2007年04期
4 汪霞;皮亞杰的新生物學世界觀與轉變課程思想的豐富隱喻[J];比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肖蔚;隱喻的認知與思維方式及隱喻理解[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5期
6 甘智敏;;漢語經(jīng)濟新聞中的概念隱喻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7 鄧素芬;;從認知隱喻談英語詞匯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學科教育研究);2008年09期
8 葉蜚聲;;雷柯夫、菲爾摩教授談美國語言學問題[J];國外語言學;1982年02期
9 石毓智;《女人,火,危險事物——范疇揭示了思維的什么奧秘》評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2期
10 林書武;《隱喻與象似性》簡介[J];國外語言學;1995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肖家燕;《紅樓夢》概念隱喻的英譯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2 王小潞;漢語隱喻認知的神經(jīng)機制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珂;中英情感隱喻對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白麗芳;Lakoff概念隱喻理論評析[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3 關春梅;試從認知角度論隱喻的運作機制[D];吉林大學;2004年
4 李文莉;人體隱喻系統(tǒng)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5 王佳祺;《我們依以生活的隱喻》導讀[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王秀菊;俄漢語中與“人”有關的隱喻表達形式及其文化認知闡釋[D];吉林大學;2007年
7 李競;“手”詞語及其文化內(nèi)容研究[D];內(nèi)蒙古大學;2007年
8 林藎;基于語料庫的“憤怒是熱”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9 宋曄;對漢語和英語中“怒”詞的對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10 張慶冰;漢語政治話語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屠金莉;蘇立昌;;中醫(yī)概念隱喻及其文化特征研究[J];語文學刊;2009年15期
2 王婷;;概念隱喻在詩歌語篇中的連貫作用[J];青年文學家;2013年27期
3 谷化琳;概念隱喻及其引申[J];大學英語;1989年06期
4 李勇忠,李春華;認知語境與概念隱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年06期
5 陸全;利用概念隱喻提高對詞語的理解[J];咸寧師專學報;2001年05期
6 黃祖江;談漢語表示“憤怒”的概念隱喻[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7 陸全,賈啟鴻;利用概念隱喻提高對詞語的理解[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文旭,葉狂;概念隱喻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J];外語學刊;2003年03期
9 徐夢云;概念隱喻的跨文化動態(tài)投射模型初探:以“愛”為例[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10 孔秋梅;隱喻——從修辭格隱喻到概念隱喻[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俊;;簡論空間概念隱喻[A];江西省語言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暨2002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陳維真;;跨文化概念隱喻和思維[A];第六屆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年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5年
3 袁艷;;網(wǎng)絡隱喻的認知性研究[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4 陳雁翎;;從眾參與者中的概念隱喻:MOREIS GOOD[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13年年會暨海峽兩岸翻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5 朱海燕;;Evaluating Temporal Metaphors[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6 高航;;溫度的概念隱喻:漢語語料考察[A];第四屆全國認知語言學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謝菁;基于認知語言學的中醫(yī)病因病機概念隱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2年
2 林佑益;基于認知心理語言的五行概念隱喻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3 谷浩榮;基于概念隱喻的中醫(yī)藏象學說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4年
4 金晶銀;漢韓情感概念隱喻對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5 丁月華;概念隱喻理解中的美感體驗對科學概念理解的作用研究[D];西南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嘉;論俄語中的概念隱喻[D];吉林大學;2011年
2 盧慶嬌;漢語政治語篇的概念隱喻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3 王佳寧;大眾傳媒語篇中概念隱喻的組篇功能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4 呂新慧;廣告中概念隱喻的認知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5 林娜;概念隱喻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D];渤海大學;2015年
6 曹玉姣;《水滸傳》概念隱喻的俄譯研究[D];四川外國語大學;2015年
7 張國權;英文商業(yè)廣告中的概念隱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5年
8 徐婷;Once More to the Lake中概念隱喻認知分析及其漢語譯文的認知翻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9 楊海歐;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中概念隱喻的語篇連貫功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10 雷文;概念隱喻視角下T.S.艾略特早期詩歌中的“非個性化”經(jīng)驗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關鍵詞:《水滸傳》概念隱喻的俄譯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2166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aiyulunwen/eyulunwen/22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