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一體”思想與中華詩學的審美特征
本文關鍵詞:“萬物一體”思想與中華詩學的審美特征
更多相關文章: 萬物一體 天人合一 “人—世界”在世結構 仁學 交互主體性
【摘要】:"萬物一體"是中國哲學的一個基本的觀念,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表述。當代著名哲學家張世英提出"人—世界"的在世結構,就是以"萬物一體"為其思想資源的。"萬物一體"作為哲學命題由宋代思想家張載、程顥明確提出,而作為仁學的基本內涵,卻是從先秦儒家經(jīng)典中發(fā)源。道家哲學也從另一系統(tǒng)進入這一命題的匯流之中。本文從哲學角度梳理了"萬物一體"的基本意蘊,又由此生發(fā)了其對獨特的中華美學氣質的生成路向,并進而闡發(fā)了"萬物一體"觀念的當代美學價值。
【作者單位】: 中國傳媒大學;
【關鍵詞】: 萬物一體 天人合一 “人—世界”在世結構 仁學 交互主體性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對文藝美學的建構意義”(批準號為:10wz019)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I207.2
【正文快照】: 一、從張世英的“人—世界”在世結構談起在中國哲學和思想傳統(tǒng)中,“萬物一體”是一個非常普遍、尤為重要的基本命題。在某種意義上說,“萬物一體”是“天人合一”這個總體觀念的具體理論表述,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與西方那種“天人二分”迥然有異的獨特價值觀。它雖然是儒家思想發(fā)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道貴;從佛教影響看晉宋之際山水審美意識的嬗變——以廬山慧遠及其周圍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3期
2 姚愛斌;人的本質力量和審美自由尺度的雙重缺失——黑格爾自然美論的再思考[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6期
3 秦裕芳;智慧·健康·意志──整體地走近老子的若干斷想[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6期
4 刁生虎;老莊直覺思維及其方法論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5期
5 伏愛華;;“莊周夢蝶”的美學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張曉敏;;論“無用之用”的現(xiàn)代美學意義[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7 王念東;氣韻與文氣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8 陳育德;畫形于無象 造響于無聲——論音樂與繪畫之通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9 鳳文學;;人與自然和諧:中國山水畫的美學精神[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10 王焱;;莊子與中國藝術精神之生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凱波;屈騷評論與漢代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劉紅紅;莊子思想與魏晉時期中國文藝的自覺[D];暨南大學;2010年
4 李笑頻;民族民間藝人生活的苦樂原則[D];云南大學;2010年
5 過曉;論作為中國傳統(tǒng)繪畫美學概念的“似”[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6 胡新群;唐宋繪畫“逸品說”嬗變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1年
7 李雪梅;中國現(xiàn)代小說的音樂性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祁曉慶;敦煌歸義軍社會教育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9 徐廣偉;東北漁獵先民原始圖符紋飾在赫哲族中的傳承與應用[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甘生統(tǒng);皎然詩學淵源考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英娜;《淮南子》“道”論及其文藝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野;先秦休閑文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鄭月;淺析中國工筆人物畫的形神觀[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4 郭艷鳳;海德格爾與莊子美學思想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黃永榮;林泉之心 緣情寫意[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6 米豐翠;《老子》母性品格審美探微[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7 陳繼榮;魏晉人文思潮中的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8 趙雪梅;陶淵明詩文中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9 林毓君;和諧之美[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10 何斕;教化與審美[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懿德;楊萍;高飛;;“萬物一體哲學”應對時代困境的失誤及其學理缺陷[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2 林可濟;;萬有相通、真善美統(tǒng)一的新哲學[J];福建理論學習;2004年09期
3 方旭東;他人的痛——對萬物一體之仁說的沉思[J];學術月刊;2005年02期
4 陳迎年;;他人食飽,公無餒乎?——在“萬物一體”與“圣賢有分”之間[J];人文雜志;2009年06期
5 吳飛馳;“萬物一體”新詮——基于共生哲學的新透視[J];中國哲學史;2002年02期
6 易木;;“愛智”與“萬物一體”[J];讀書;1989年11期
7 蔡桂如;;萬物一體:泰州哲學思想中的生態(tài)文化觀[J];現(xiàn)代婦女(下旬);2013年12期
8 吳震;;萬物一體——陽明心學關于建構理想社會的一項理論表述[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9 彭國翔;;論儒家“萬物一體”的生態(tài)觀——重讀《大學問》[J];河北學刊;2013年02期
10 馬蘭;薛勇民;;宋明理學“萬物一體”的生態(tài)倫理意蘊——基于境界論視域[J];理論探索;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朱承;;形上致思路徑下的人間秩序——王陽明的“萬物一體”說新詮[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青年學者文集)[C];2007年
2 劉宗賢;;張載:從太虛即氣到萬物一體[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萬物一體”:美與真善的統(tǒng)一[N];光明日報;2000年
2 林可濟;弘揚傳統(tǒng)文化 提升精神境界[N];人民日報;2008年
3 王中江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儒學與人類“共生”理念[N];北京日報;200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張美宏;生生之道與圣人氣象:北宋五子萬物一體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郭諾明;王陽明“萬物一體”思想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04547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04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