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山詩話》研究
本文關鍵詞:《后山詩話》研究
【摘要】:陳師道是江西詩派“三宗”之一,其《后山詩話》是北宋詩話的重要代表,該書內(nèi)容廣泛,涉及詩學、文章學、詞學等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陳師道的文學思想,與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遙相呼應,為江西詩派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后山詩話》在著述體例上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出承上啟下的特點。本文著眼于《后山詩話》的整體研究,對其版本、真?zhèn)、文論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與文論思想之間的關系、該書的特點以及價值進行論述。本文分七個部分:緒論部分闡明了本文的研究意義、研究現(xiàn)狀、研究內(nèi)容、研究方法以及創(chuàng)新之處。第一章對《后山詩話》的單行本和合集本進行詳細梳理,從中發(fā)現(xiàn)各版本之間的傳承關系;通過對《后山詩話》真?zhèn)螁栴}的辨析,得出其確為陳師道所作的結(jié)論。第二章研究《后山詩話》的詩學思想。從“唐人不學杜詩”、才與學的辯證關系、重視詩歌的情感力量、追求“以俗為雅”的審美取向以及追求自然風格五個方面加以論述。第三章研究《后山詩話》的文章學思想。探討陳師道古文“東漢而下無取”觀點的內(nèi)涵,分析他文論思想中的尊體意識。第四章研究《后山詩話》的詞學思想。從他的詞體本色論和對柳永“骶毘從俗”的批判兩方面進行闡釋,得出陳師道的詞體本色內(nèi)涵指向婉約詞,揭示其批判柳永詞具有深刻的社會和文學兩方面原因。第五章研究陳師道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與文學理論之間既契合又矛盾的關系。結(jié)語部分探討了《后山詩話》的特點及價值。分析《后山詩話》在內(nèi)容上的通俗性、趣味性、諷刺性和不嚴謹性以及推崇摘句的特點,同時闡述該書體例承上啟下的價值和陳師道文論思想對后世文學發(fā)展的影響。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金花;;論陳師道詩文理論的雙重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2 楊玉華;試論陳師道的文學思想[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3 慈波;;由山谷而造老杜:論后山詩[J];重慶社會科學;2006年04期
4 張浩遜;;生前文章驚海內(nèi) 身后垂名動萬年——論唐人對杜詩的接受[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5 楊玉華;陳師道詞簡論[J];楚雄師專學報;1996年02期
6 史素昭;從詩詞分界看蘇軾“以詩為詞”[J];郴州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998年03期
7 房日晰;;陳師道詞簡說[J];古典文學知識;2007年02期
8 陳文苑;馬蕾;;陳師道對梅堯臣詩歌的接受[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2期
9 谷建;《后山詩話》作者考辨[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10 施議對;傳統(tǒng)詞學本色論的推進及集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伍曉蔓;江西宗派研究[D];四川大學;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歷亞麗;陳師道散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強;陳師道散文創(chuàng)作考論及選篇校注[D];江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郭麗娜;杜詩的唐末接受[D];河北大學;2009年
4 尚旭;北宋詩詞背景下的陳師道詞研究[D];汕頭大學;2010年
5 熊丹丹;陳師道詠物詩研究[D];廣州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23800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23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