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文學闡釋活動中的角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6 15:03
本文關鍵詞:葉嘉瑩文學闡釋活動中的角色研究
【摘要】:葉嘉瑩作為享譽中外的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憑借自己對古典詩詞的深刻體悟,運用中西文論,對中國古典詩詞做出了精微細致的詮釋,其詩詞闡釋者的形象也逐漸深入人心。本文將葉嘉瑩文學活動中的闡釋角色作為研究對象,從葉嘉瑩本人的著作和對其的相關研究出發(fā),對葉嘉瑩文學活動中的闡釋角色進行研究。全文包括緒論、主體三章、結語,共五個部分。緒論部分主要闡述了葉嘉瑩的學術和教學生涯,有關葉嘉瑩的研究現狀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重點論述葉嘉瑩詩詞闡釋者角色的形成。葉嘉瑩詩詞闡釋者角色的形成受兩個方面的共同影響:一是其早年接受的傳統儒家教育的影響;二是其闡釋學說背后的文學理念,既受到王國維學說的影響,又批判性地借鑒西方文論。第二章重點論述葉嘉瑩詩詞闡釋者角色的詮釋方式。作為古典詩詞闡釋者,葉嘉瑩對詩詞的闡釋方式是獨樹一幟的。其闡釋方式分為三個階段:早期的詩詞闡釋方式是以感發(fā)為主的純主觀說詩方式;而后,其闡釋方式發(fā)生由主觀到客觀的轉變;最后形成一家之言,建立“興發(fā)感動”說、“雙重性別”說、“弱德之美”說等詩詞批判理論。第三章是論述葉嘉瑩作為詩詞闡釋者的意義。葉嘉瑩的詩詞闡釋,豐富了既有的文學理論,并使中西文論得以相互交融;其闡釋對詩詞經典化也具推動作用,如葉嘉瑩對李商隱詩的經典化推動和對王沂孫詞的經典化推動等;葉嘉瑩作為詩詞闡釋者,她對古典詩詞的不同讀者發(fā)揮著不同作用。對于普通讀者來說,葉嘉瑩通過以“興發(fā)感動”說為主的說詩方式,把或深奧或晦澀的古典詩詞文本,轉化為淺顯易懂的解說,充當著他們的“文學保姆”。對于專業(yè)讀者和研究者來說,葉嘉瑩在古典詩詞的闡釋活動中對西方文論的借鑒與運用,為他們提供了極富啟發(fā)意義的范例。
【關鍵詞】:葉嘉瑩 古典詩詞 闡釋者 角色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I207.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緒論9-17
- 第一節(jié) 葉嘉瑩的學術和教學生涯9-11
- 第二節(jié) 全球背景下葉嘉瑩的研究現狀11-14
- 第三節(jié) 本文的研究內容和方法14-17
- 第一章 葉嘉瑩詩詞闡釋者角色的形成17-24
- 第一節(jié) “難忘詩騷屈杜魂”17-21
- 一、早年儒家傳統教育的影響17-19
- 二、生生不已的詩歌感發(fā)之源19-20
- 三、古典詩詞的傳承之心20-21
- 第二節(jié) 闡釋者角色背后的文學理念21-24
- 一、王國維學說影響下的葉嘉瑩21-22
- 二、西方文論批判性的植入22-24
- 第二章 葉嘉瑩的詩詞詮釋方式24-36
- 第一節(jié) 早期的闡釋方式:以感發(fā)為主的純主觀說詩方式24-27
- 一、早期闡釋方式的具體表現24-25
- 二、早期詩詞闡釋方式形成的原因25-26
- 三、對葉嘉瑩早期闡釋方式的評價26-27
- 第二節(jié) 闡釋方式的轉變:由主觀到客觀27-30
- 一、闡釋方式轉變的表現27-29
- 二、闡釋方式轉變背后的原因29-30
- 第三節(jié) 由“拿來”到“送去”:終成一家之言30-36
- 一、“興發(fā)感動”說30-32
- 二、“雙重性別”說32-33
- 三、“弱德之美”說33-36
- 第三章 葉嘉瑩作為詩詞闡釋者的意義36-46
- 第一節(jié) 葉嘉瑩對文學理論的貢獻36-38
- 一、豐富既有的文學理論36-37
- 二、中西文論的相互交融37-38
- 第二節(jié) 葉嘉瑩對詩詞經典化的推動38-42
- 一、葉嘉瑩對李商隱詩歌的經典化推動38-40
- 二、葉嘉瑩對王沂孫詞的經典化推動40-42
- 第三節(jié) 葉嘉瑩對古典詩詞讀者的兩種作用42-46
- 一、一般大眾的“文學保姆”42-44
- 二、為專業(yè)學者提供新的視角44-46
- 結語46-48
- 參考文獻48-5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取得的學術成果51-52
- 致謝52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夏中義;葉嘉瑩“基準”說與王國維“境界”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3期
2 王磊,鐘錦;哲學視域中的葉嘉瑩詞學[J];蘭州學刊;2004年05期
3 王曉崗;;中國古典文論的更生之變——論葉嘉瑩先生的中西比較詩學[J];求索;2008年11期
4 李微霞;;葉嘉瑩詞學理論之獨特性[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侯金萍;;葉嘉瑩中西比較研究特色——論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0年04期
6 徐志嘯;;葉嘉瑩中西文學比較之實例舉隅[J];中國文學研究(輯刊);2007年03期
7 張曉梅;;葉嘉瑩詩詞批評及詩學研究述評[J];文學評論;2007年06期
8 徐志嘯;;中西詩論之比較——葉嘉瑩中西詩學研究之闡釋[J];職大學報;2007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朱巧云;跨文化視野中的葉嘉瑩詩學研究[D];暨南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86374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863745.html
教材專著
熱點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