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甘地區(qū)出土的漢唐馬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8:01
人類馴服馬之后,馬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上升,加之騎兵的不斷壯大,馬鞍遂應時代要求而產生,并因之成為人們娛樂、出行、爭戰(zhàn)等必不可少的馬上用具。本文通過全面檢索搜集陜甘地區(qū)漢唐馬鞍的考古出土資料以及相關墓室、洞窟壁畫等圖像資料,通過系統(tǒng)地征引有關文獻資料,并廣泛吸收前人相關研究成果,著重對馬鞍的起源和發(fā)展、陜甘地區(qū)出土漢唐馬鞍的特點及其發(fā)展演變狀況,作了系統(tǒng)的研究,進而探究其在歷史學與考古學中的價值,探究馬鞍所反映的漢唐時期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北方民族文化的交流狀況,以復原其歷史面貌。透過馬鞍這一馬上工具,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漢唐人們的生活風貌,也可得知我國古代馬鞍制作工藝水平不斷進步的狀況。本文分為四個部分:首先,對于馬鞍起源及構造進行了探討,并以馬鐙的起源、馬業(yè)及騎兵的發(fā)展對馬鞍的影響為線索,探尋馬鞍的起源及作用。其次,通過全面檢索陜甘地區(qū)墓葬考古資料、敦煌石窟壁畫圖像資料等,按時代發(fā)展脈絡整理出相關馬鞍信息,繪制成相應表格,進而可為學界提供一份較全面的陜甘地區(qū)漢唐時代馬鞍的相關資料。第三,通過以上搜集、整理的考古資料及文獻史料,對陜甘漢唐馬鞍進行深入研究,依次按照漢代、魏晉南北朝...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1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陜西甘泉出土晚商青銅馬(采自:王永剛、崔風光、李延麗:《陜西甘泉縣出土晚商青銅器》,《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3期)
圖 1-2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戰(zhàn)馬俑(采自:劉永華:《中國古代車輿馬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191 頁)第二節(jié) 馬鞍的構造馬鞍具,是用于騎乘的用具,完整的馬鞍具是由馬鞍、障泥、鐙、胸帶、鞧帶等組成,本文所說的馬鞍包括障泥、馬鐙、鞍袱、胸帶、鞧帶等。鞍具在西晉時已經裝備齊全,在后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斷改進,特別是馬鞍和馬鐙的發(fā)展明顯,馬鐙最早見于西晉。由于馬鐙在馬鞍的組成部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關于馬鐙在后文中將會做詳細討論!罢夏唷敝娪凇妒勒f新語·術解篇》:“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
墓葬這些鐙發(fā)現(xiàn)的墓葬均在北方地區(qū),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西西安唐梁行儀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劉呆運,李明,葛林,衛(wèi)超,夏書苗,劉軍幸,李欽宇,王小利. 中原文物. 2017(02)
[2]陜西西安立豐惠澤苑唐墓發(fā)掘簡報[J]. 張建林,徐雍初,耿慶剛,劉永利,賀朋波,李新民,徐雍初,李雨生. 考古與文物. 2017(02)
[3]陜西西安唐劉智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劉呆運,李明,劉瑞俊,韓輝,馮力榮,夏書苗,翟建峰,張明惠,李欽宇,吳天才,王小利. 考古與文物. 2016(03)
[4]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傳統(tǒng)馬鞍具探索[J]. 劉馨,高曉霞.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5(06)
[5]漢唐時期中原與西域雙向的文化饋贈[J]. 王聰延. 新疆社科論壇. 2015(02)
[6]西安市唐故奚質子熱瓌墓[J]. 張小麗. 考古. 2014(10)
[7]簡論傳統(tǒng)蒙古族馬鞍的設計與制作[J]. 王柯. 現(xiàn)代裝飾(理論). 2014(05)
[8]阿斯塔納張雄夫婦墓出土彩塑俑的造型風格辨析[J]. 牛金梁. 裝飾. 2014(05)
[9]馬鞍的由來及演化[J]. 李天宇.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6)
[10]西安西郊唐突騎施奉德可汗王子墓發(fā)掘簡報[J]. 張翔宇,柴怡,王勵耘,史連峰,李文會,張紅倉,陳芳學,楊永崗,高博,黨曉婷,王娥. 文物. 2013(08)
博士論文
[1]北朝至隋唐時期入華粟特人墓葬研究[D]. 馬曉玲.西北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蒙古族傳統(tǒng)鞍韂的裝飾圖案研究[D]. 劉士嘉.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2]內蒙古部分館藏傳統(tǒng)馬具的制作工藝及裝飾紋樣研究[D]. 張婷.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4928
【文章來源】:西北師范大學甘肅省
【文章頁數】:18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陜西甘泉出土晚商青銅馬(采自:王永剛、崔風光、李延麗:《陜西甘泉縣出土晚商青銅器》,《考古與文物》2007年第3期)
圖 1-2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出土戰(zhàn)馬俑(采自:劉永華:《中國古代車輿馬具》,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年,第 191 頁)第二節(jié) 馬鞍的構造馬鞍具,是用于騎乘的用具,完整的馬鞍具是由馬鞍、障泥、鐙、胸帶、鞧帶等組成,本文所說的馬鞍包括障泥、馬鐙、鞍袱、胸帶、鞧帶等。鞍具在西晉時已經裝備齊全,在后來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斷改進,特別是馬鞍和馬鐙的發(fā)展明顯,馬鐙最早見于西晉。由于馬鐙在馬鞍的組成部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關于馬鐙在后文中將會做詳細討論!罢夏唷敝娪凇妒勒f新語·術解篇》:“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
墓葬這些鐙發(fā)現(xiàn)的墓葬均在北方地區(qū),應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陜西西安唐梁行儀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劉呆運,李明,葛林,衛(wèi)超,夏書苗,劉軍幸,李欽宇,王小利. 中原文物. 2017(02)
[2]陜西西安立豐惠澤苑唐墓發(fā)掘簡報[J]. 張建林,徐雍初,耿慶剛,劉永利,賀朋波,李新民,徐雍初,李雨生. 考古與文物. 2017(02)
[3]陜西西安唐劉智夫婦墓發(fā)掘簡報[J]. 劉呆運,李明,劉瑞俊,韓輝,馮力榮,夏書苗,翟建峰,張明惠,李欽宇,吳天才,王小利. 考古與文物. 2016(03)
[4]我國北方少數民族傳統(tǒng)馬鞍具探索[J]. 劉馨,高曉霞.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5(06)
[5]漢唐時期中原與西域雙向的文化饋贈[J]. 王聰延. 新疆社科論壇. 2015(02)
[6]西安市唐故奚質子熱瓌墓[J]. 張小麗. 考古. 2014(10)
[7]簡論傳統(tǒng)蒙古族馬鞍的設計與制作[J]. 王柯. 現(xiàn)代裝飾(理論). 2014(05)
[8]阿斯塔納張雄夫婦墓出土彩塑俑的造型風格辨析[J]. 牛金梁. 裝飾. 2014(05)
[9]馬鞍的由來及演化[J]. 李天宇. 山西大同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6)
[10]西安西郊唐突騎施奉德可汗王子墓發(fā)掘簡報[J]. 張翔宇,柴怡,王勵耘,史連峰,李文會,張紅倉,陳芳學,楊永崗,高博,黨曉婷,王娥. 文物. 2013(08)
博士論文
[1]北朝至隋唐時期入華粟特人墓葬研究[D]. 馬曉玲.西北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蒙古族傳統(tǒng)鞍韂的裝飾圖案研究[D]. 劉士嘉.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5
[2]內蒙古部分館藏傳統(tǒng)馬具的制作工藝及裝飾紋樣研究[D]. 張婷.內蒙古農業(yè)大學 2010
本文編號:313492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shinazhuanghuangshejilunwen/313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