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赫馬托娃的長詩《安魂曲》解讀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6
【分類號】:I512.07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曉光;;陳中見新,生中得熟——淺析陌生化手段在“聊齋形象”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J];蒲松齡研究;2008年01期
2 張智義;關(guān)于華茲華斯詩學遺產(chǎn)價值的再認識[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3期
3 胡俐;黃春華;;淺析《印度之行》中的后殖民意識[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4 詹全旺;心與物的對抗,靈與肉的沖突——評精神悲劇《欲望號街車》[J];安徽大學學報;2002年01期
5 張公善;海德格爾美學的歷史地位及當代意義[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6 華泉坤,張浩;《暴風雨》——莎士比亞后殖民解讀的一個個案[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7 宛小平;;對“叔本華的悲觀主義美學”之說的質(zhì)疑[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8 饒曉紅;;昆丁:麥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繹——《喧嘩與騷動》的互文性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9 饒曉紅;;“聲音”與“憤怒”——班吉的后結(jié)構(gòu)主義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10 龍云;;斯坦利·費什的閱讀觀與女性主義文本[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趙學勇;;敘事學視閾中的魯迅闡釋[A];言說不盡的魯迅與五四——魯迅與五四新文化運動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2 戴冠青;;朱熹的民間想象與閩南民眾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戴冠青;;用審美心胸打造詩意人生——論《陳明玉吟稿》的美學價值[A];福建省詩詞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暨福建詩詞(第十七集)[C];2007年
4 米琳;;《看見月亮了嗎?》的后現(xiàn)代性解讀[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阮倩;;“童貞”觀念的初始——對《麥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構(gòu)主義批評[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6 吳榮蘭;;從無聲到有聲——論《喜福會》中華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構(gòu)[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6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6年
7 戴方方;;《最藍的眼睛》的多文本敘事結(jié)構(gòu)和多元敘述視角[A];福建省外文學會2007年會暨華東地區(qū)第四屆外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8 陳燁;;用精神分析批評解讀《小鎮(zhèn)畸人》[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陳曉芳;;淺論《基坑》主人公的生存困境及其悲劇性[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10 曹山柯;;從《白雪公主后傳》看后現(xiàn)代文學作品中的道德嬗變[A];“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研究方法新探討”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付明端;從傷痛到彌合[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2 王厚平;美學視角下的文學翻譯藝術(sh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3 蘇勇;解構(gòu)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佳;黑澤明作品的美學特質(zhì)及其對當代中國電影的啟示[D];南開大學;2010年
5 董秀麗;20世紀90年代女性詩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廖述務(wù);身體:美學的與實踐的[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高波;論現(xiàn)象學方法與概念對藝術(shù)審美本質(zhì)研究的意義[D];山東大學;2010年
8 張福海;論海德格爾的本源之思與詩性突圍[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賀彩虹;笑的解碼[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史秀利;人類的生態(tài)危機[D];河北大學;2009年
2 吳瓊;布寧小說中的普世性思想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羅蒂新實用主義真理觀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岳婷婷;從接受美學角度研究中國傳統(tǒng)戲劇的翻譯[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孔德鑫;愛·摩·福斯特的“聯(lián)結(jié)”之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6 許麗莎;塔·托爾斯泰婭長篇小說《野貓精》詩學特征探析[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7 單雅嬌;《京華煙云》的文化回譯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8 張萌;亨利·詹姆斯的國際主題在《黛西·米勒》中的表現(xiàn)[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9 李進;時空交錯下的別樣言說[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瑜;論范小青小說創(chuàng)作的流變[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9592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xchuangz/269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