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考古學與古代音樂遺跡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02 22:08
本文選題:音樂考古學 + 古代音樂遺跡。 參考:《中國音樂》2017年03期
【摘要】:音樂遺跡指古代人類音樂行為或音樂活動發(fā)生的地點、場景、載體以及音樂遺物埋藏和出土的地點與環(huán)境,主要包括有關的遺址、墓葬、窖藏、祭祀坑、"樂器坑"等。保存于地上的音樂遺跡,主要包括有關的洞穴、巖畫、石窟寺藝術、具備觀演功能的古建筑,以及一些自然環(huán)境中與音樂有關的遺跡等。音樂遺跡一般處于固定位置而不可移動,它主要是音樂遺物賴以存在和出土的環(huán)境,即所謂考古環(huán)境,以及音樂遺物與考古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文章結合有關音樂遺跡,對考古環(huán)境與音樂功用、古器物作坊與樂器制造、聲音景觀與音樂表演等問題試加討論。
[Abstract]:Musical vestige refers to the place, scene, carrier and place and environment unearthed from ancient human musical behavior or musical activity, including related sites, tombs, cellars, sacrificial pits, "musical instruments pits" and so on. The music remains preserved on the ground mainly include related caves, rock paintings, grottoes art, ancient buildings with the function of performing, and some relics related to music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e music remains are usually in a fixed position and can not be moved. It is mainly the environment on which the musical relics exist and unearthed, that is, the so-called archa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usical relics and the archae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rcha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usical function, the making of ancient utensils and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sound landscape and music performance.
【作者單位】: 天津音樂學院;
【分類號】:J609.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子初;音樂考古學的研究對象和相關學科[J];中國音樂學;2001年01期
2 方建軍;從因特網(wǎng)資訊看西方學者的音樂考古學研究[J];中國音樂學;2002年02期
3 李榮有;音樂考古學的藝術學思考[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5期
4 王子初;“音樂考古學”辨疑[J];音樂研究;2003年02期
5 孔義龍;關于音樂考古學若干問題的再思考[J];中國音樂;2005年01期
6 王洪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孔義龍同志《關于音樂考古學若干問題的再思考》一文的回復[J];中國音樂;2006年01期
7 邵嘵潔;;音樂考古學研究方法散議——王子初新著《音樂考古》讀后[J];中國音樂學;2006年04期
8 ;方建軍教授參加國際音樂考古學研究會第五屆學術研討會[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9 楊鶯;;淺談音樂考古學[J];科學之友(B版);2008年05期
10 ;第二屆東亞音樂考古學國際研討會[J];音樂研究;2009年02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邵曉潔;兩代學人 一部重典[N];中華讀書報;2007年
,本文編號:209105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yinlelunwen/2091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