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述聲樂教學中的“情、聲”關系
本文關鍵詞: 情聲關系 以情帶聲 聲情并茂 出處:《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聲樂教學的目的是要在"情"和"聲"兩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以重新建立歌唱的聲音和情感之間的"自然"關系。有"聲"而無"情",只是聲音的炫耀而不是歌唱藝術,"唱情"才是歌唱藝術的靈魂所在。有"情"而無"聲"則是裝腔作勢而不得傳"情",沒有傳"情"的手段,沒有藝術的技巧也不能有真正的藝術。情是根本,聲附于情,情賴聲傳,這就是歌唱藝術中的情聲辨證關系。以"聲"傳"情","情"完全可以反過來帶動聲音的發(fā)揮,帶動發(fā)聲技術的提高。"以情帶聲"并非新鮮辭藻,但常常被人們所忽略。"以情帶聲"必須貫穿于聲樂教學的全過程,當然,"以情帶聲"絕非"以情代聲"。能否正確認識和處理好聲樂教學中的"情、聲"關系,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影響到教學質(zhì)量。我們必須把"情、聲"高度結(jié)合起來,才能使歌唱賦有更強的生命力,才能使歌唱藝術的品格升華,才能實現(xiàn)聲情并茂。
[Abstract]:The purpose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is to train and train students in both "emotion" and "sound". In order to re-establish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inging sound and emotion. There is "sound" but no "feeling", only the sound of showing off rather than singing art, "singing feeling" is the soul of singing art. There is "emotion" but no "sound". "is to put on airs and not to spread" feelings ", there is no means of transmitting" feelings ", Without the skill of art, there can be no real art. Feeling is fundamental, the sound is attached to the emotion, and the emotion depends on the sound. This i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otion and the sound in the art of singing. To pass on the emotion with the "sound", the "emotion" can in turn bring the sound into play. It is not a new word, but is often ignored by people. "with emotion band sound" must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with emotion band sound" is not a new word, but it is often ignored by people. "with emotion band sound" must run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vocal music teaching. Of course, "using emotion to bring voice" is not "using emotion to substitute voice". Whether we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eeling and sound" in vocal music teaching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We must combine "feeling, sound" with each other. In order to make singing have stronger vitality, to sublimate the character of singing art, to achieve sound and emotion.
【作者單位】:
【分類號】:J616-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茍重龍;;聲樂表演藝術淺談[J];巴音郭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2 王冬梅;;論聲部劃分的依據(jù)[J];才智;2011年10期
3 屈海君;;淺談聲樂演唱技巧與情感表達的內(nèi)在關系[J];時代教育;2012年13期
4 李道琳;論聲樂作品的抽象因素與歌唱教學的形象化[J];滁州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5 鈔藝娟;;大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的有效途徑——合唱[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6 林敏丹;;民族化演唱方法特征的探究——以《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為例[J];大舞臺;2011年06期
7 印成平;;論歌唱中的感染力與“聲情并茂”[J];電影評介;2008年16期
8 謝小燕;;淺析聲樂演唱的藝術表現(xiàn)[J];大眾文藝;2011年04期
9 李卿;;聲樂藝術商品化利弊探析[J];大眾文藝;2012年12期
10 吳蔚;;論張權(quán)的聲樂藝術表演風格[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7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吳靜;中國民族唱法音色的聲學闡釋[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托婭;試論歌唱藝術的聲與情[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海英;連音(Legato)在聲樂演唱與教學中的意義[D];東北師范大學;2004年
3 容霞;性格特征對聲樂學習及演唱影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年
4 宋薇;蒙漢調(diào)的文化內(nèi)涵與演唱風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5年
5 胡東冶;我國民族聲樂的傳承與發(fā)展[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6 賀苗苗;王志信民族聲樂作品演唱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唐慧霞;20世紀20-40年代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5年
8 陳志菲;中國當代頌歌的文化形態(tài)(1949-1979)[D];暨南大學;2005年
9 夏礫;論聲樂教學實踐中一些觀點的辯證認識[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10 高巖;論辨證認知在歌唱教學及演唱中的應用[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祝曉霞;江琳;;淺談聲樂教學中的情與聲[J];新余高專學報;2008年06期
2 曲晶;;動情與動聽——淺談歌唱藝術中的“二度創(chuàng)作”[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8年04期
3 周潔;;淺談歌唱的情感表現(xiàn)[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年08期
4 吳曉琴;;談聲樂教學中的以“情”帶“聲”[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28期
5 劉越洋;;論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J];北方音樂;2011年07期
6 袁博;張建忠;;論聲樂表演中的“以聲帶情,聲情并茂”[J];大舞臺;2010年10期
7 夏敏;李海安;;淺談歌曲演唱的聲情并茂[J];昌吉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張智斌;;論歌唱藝術的聲情并茂[J];唐都學刊;2006年01期
9 陳華;賴澤源;;淺談高等師范聲樂教學中的情感培養(yǎng)[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07年12期
10 孫耀祖;;淺談聲樂演唱的聲情并茂——以《叫我如何不想他》為例[J];北方音樂;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楊堯兵;;文學作品的體驗式教學初探[A];中國當代教育理論文獻——第四屆中國教育家大會成果匯編(下)[C];2007年
2 謝冕;;奇跡沒有發(fā)生——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開幕詞[A];中國新詩:新世紀十年的回顧與反思——兩岸四地第三屆當代詩學論壇論文集[C];2010年
3 余忠艷;;表情禮儀[A];湖北省服務品牌、服務文化大展示(專刊)[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賈宣生;原平:聲情并茂奏響助殘曲[N];忻州日報;2010年
2 李義平;現(xiàn)場表述應求聲情并茂[N];中國質(zhì)量報;2002年
3 學生姓名:羅靜 指導教師:張建敏;聲中有情,以情帶聲[N];貴州民族報;2010年
4 本報記者 黃璐聰;用音樂拉近兩岸距離[N];福州日報;2010年
5 建波;中國評劇院 聲情并茂 演繹百姓生活[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1年
6 樂聲;廣西民族樂器聲情并茂聽蜂鼓[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
7 夏波蘭;對唱歌技巧經(jīng)驗的一點淺談[N];音樂生活報;2011年
8 雷茂奎;博采眾長善于創(chuàng)造[N];中國文化報;2011年
9 特約記者 高春雷;西部計劃北京項目辦來我市調(diào)研[N];巴彥淖爾日報(漢);2011年
10 梁旭娟;讓學生說話才是硬道理[N];新疆日報(漢);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喬夏紅;聲樂演唱要聲情并茂[D];天津音樂學院;2010年
2 何米亞;篇篇珠璣·句句情[D];中國音樂學院;2011年
3 鄭雙花;聲情并茂的敘事風格:王志信民歌改編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4 周杰配;以字行腔[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5 劉雪梅;論中國民族聲樂藝術之“情、聲、韻”[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王國斌;論聲樂演唱中的聲與情[D];中國音樂學院;2010年
7 李梅寶;張秀珍藝術道路及聲樂教學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8 崔木子;試論聲樂的藝術表現(xiàn)力[D];蘇州大學;2012年
9 容輝;歌唱情感的培養(yǎng)、激發(fā)與表達[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10 趙妍;由“吳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現(xiàn)象”思考聲樂教學[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54841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yinyuetheory/1548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