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際互文性的運行機制探析
本文選題:篇際互文性 + 運行機制; 參考:《中國外語》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探究了篇際互文性的運行機制,解釋了其生成和闡釋過程。文章認為篇際互文性的生成是語言使用者選擇、協(xié)商和順應的結果,在此過程中常常伴隨著特定語言和社會實踐的重新語境化和改適轉換。而篇際互文性的闡釋過程即是從語境、結構、動態(tài)性和意識程度4個角度追溯意義生成的過程,其間往往要考慮到篇際互文性的變異性。
[Abstract]:This paper explores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intertextuality and explains its form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proces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generation of intertextuality is the result of language users' choice, negotiation and adaptation, and it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recontextualization and adaptation of specific language and social practice.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intertextuality is to trace the process of meaning gene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text,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onsciousness, in which the variability of intertextuality is often taken into account.
【作者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當代漢語大眾語篇中的篇際互文性研究”(12YJC740114)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漢語語篇中篇際互文性的語用學研究”(08K-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滾動支持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篇際互文性研究”(x2wyD2117910)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H0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武建國;秦秀白;;篇際互文性的順應性分析[J];外語學刊;2006年05期
2 武建國;劉蓉;;篇際互文性的語用分析模式[J];外語學刊;2012年01期
3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在當代公共話語中的語用功能[J];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4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研究述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成夫;;順應理論在中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長沙大學學報;2008年03期
2 郭曉暉;;關聯(lián)-順應視角下的廣告體裁互文性解讀[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3 汪晶;武建國;;招聘廣告語篇的體裁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葛恒婷;;互文性淺述[J];考試周刊;2009年03期
5 楊增成;;互文性的語言學研究綜述[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11期
6 汪晶;武建國;;從“公安一博”透視博客中的話語商業(yè)化趨勢[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7 武建國;劉蓉;;篇際互文性的語用分析模式[J];外語學刊;2012年01期
8 包尕娃;李玉鵬;;從語用順應論看廣告翻譯的互文性[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4期
9 武建國;;篇際互文性在當代公共話語中的語用功能[J];外語教學;2012年02期
10 曾文雄;;話語中意識形態(tài)的互文性敘事[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李先鋒;全球語境下的實用文章研究與教學應用[D];西南大學;2011年
2 曾文雄;翻譯的文化參與[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瑞芹;英漢廣告文本互文性的順應性研究[D];南京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2 王莉;動態(tài)語境分析閱讀模式的一項實驗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馬卓;選擇與順應[D];河南大學;2011年
4 張翠翠;從順應角度看英語電影中的禁忌語的語用效果[D];山東大學;2011年
5 劉紅葉;從順應論看曾譯《荊棘鳥》的翻譯[D];山東大學;2011年
6 周z,
本文編號:211372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yuyanxuelw/2113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