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敘事學是新聞學的分支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應用學科。論文將從新聞敘事學的敘事、故事和話語三大方面對邊江采寫的新聞作品進行分析討論。本文選擇邊江作為研究對象,對其各時期成功的、具有影響力的新聞作品進行敘事學方面的分析,總結(jié)出不同時代下的新聞作品中所反映的新聞敘事學發(fā)展特征,既有助于豐富新聞業(yè)務研究,也為新聞敘事學的更進一步發(fā)展提供基礎,這也是本文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正文部分詳細從新聞敘事學的角度、結(jié)合具體的新聞案例分析邊江的新聞作品。第2章分別從敘事者和敘事視角進行敘事分析,結(jié)合具體新聞案例對邊江新聞敘事者的選擇和不同體裁的新聞中敘事視角與聚焦的選用進行研究,總結(jié)出敘事者和敘事視角在新聞實踐中并無固定的搭配形式,需要根據(jù)采訪對象、記者是否到場、客觀原因等多種因素適當選擇。第3章分析邊江新聞作品的敘事內(nèi)容,從事件與序列二者的關系對邊江作品中新聞事實的建構(gòu)進行分析,認為邊江的消息結(jié)構(gòu)基本呈現(xiàn)“倒金字塔式”,無明顯變化;在人物通訊上,大部分通訊采用標題進行分段,文章序列增多。并對邊江時代感強、具有鮮明時代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作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邊江善于發(fā)掘身邊有價值的新聞,固其新聞稿件最能體現(xiàn)當時社會的價值觀念和反映當時社會風貌。第4章對更加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新聞敘事話語的分析,從新聞敘事的時間、結(jié)構(gòu)、敘事情景、敘事修辭等方面入手,研究新聞敘事的外結(jié)構(gòu)在邊江作品中的靈活改變,并從邊江對災難性報道的后續(xù)報道探討新聞敘事的內(nèi)結(jié)構(gòu)的運用。本章最后主要從邊江新聞的大小標題、新聞具體內(nèi)容中探索邊江所寫的新聞稿件至今仍有可讀性的原因,并對修辭手法運用是否得當進行了探討?偨Y(jié)邊江新聞作品如此成功的原因:邊江新聞文本的選擇十分有時代特色,新聞語言充滿激情卻不失公正,新聞內(nèi)容準確無差錯事故,語言凝練卻表述清晰、通俗卻不低俗,不同種類的新聞中,語言節(jié)奏把握妥當,善于嘗試新事物、敢于創(chuàng)新等幾個方面。結(jié)語部分將詳細闡述不同階段中邊江新聞作品中新聞敘事學的發(fā)展特征。本文采取內(nèi)容分析法、個案研究法和訪談法進行研究,以《多彩瞬間——邊江新聞作品選》和《描繪多彩人生——邊江人物通訊選》的稿件為研究對象,以敘事學為理論基礎,運用敘事分析、文本分析等多角度逐一分析、整理,從新聞敘事框架、敘事內(nèi)容、敘事話語等方面分析邊江新聞作品的敘事學特征,希望通過總結(jié)過去新聞敘事學的階段發(fā)展特征,來完善新聞敘事學的研究,為今后新聞敘事學的研究進行些許貢獻。
【學位授予單位】:陜西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G2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曾慶香;;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敘事模式[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年11期
2 彭國棟;;新聞報道的敘事視角[J];傳媒觀察;2007年10期
3 齊愛軍;;關于新聞敘事學理論框架的思考[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4 蔡之國;;新聞敘事學研究框架的構(gòu)想[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張榮剛;新聞敘事框架與新聞視角之關系[J];新聞與寫作;2004年06期
6 何純;關于新聞敘事學研究的構(gòu)想[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04期
7 黃挺;學好新聞敘事學[J];軍事記者;2003年01期
8 丁柏銓,胡素華;通訊文體分類淺探[J];新聞大學;2000年04期
9 陳曉明;新聞敘事論綱[J];武漢金專學報;1996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勇;嬗變的軌跡[D];復旦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楊佳昊;“重案組37號”深度報道的敘事特征與策略研究[D];浙江傳媒學院;2018年
2 魏靜;《人民日報》新生代農(nóng)民工報道的敘事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8年
3 李欣怡;社會公共事件報道的敘事學分析[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8年
4 魯瑤;《經(jīng)濟與法》的新聞敘事學研究[D];廣西大學;2017年
5 田小波;范長江通訊作品的敘事學解讀[D];湘潭大學;2013年
6 李靜;《人民日報》上海世博會報道的敘事研究[D];湘潭大學;2012年
7 劉繼忠;試析我國新聞寫作研究的歷程[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
271400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xinwenchuanbolunwen/2714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