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部分圖文】:
?C端肽標準品,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號:201608;牛Ⅰ型膠原N端肽標準品,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號:201608。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為白色或淡黃色海綿狀固體。膠原蛋白海綿具有網狀多孔支架結構,在掃描電鏡下觀察到膠原海綿表面呈纖維狀,見圖2所示,其孔徑大小在500nm以內;在透射電鏡下觀察膠原蛋白海綿纖維結構,200nm條件下可清晰地看到膠原纖維形態(tài)上呈現“橫紋帶或橫紋褶皺”,見圖3中箭頭所示,而這橫紋帶或橫紋褶皺正是Ⅰ型膠原三螺旋纖維的典型表現[8-9]。圖1Ⅰ型膠原蛋白三螺旋結構Figure1Triple-helicalstructureoftypeIcollagen
量濃度分別為0.016,0.03125,0.0625,0.125,0.25,0.5,1,2,4mg/L的Gal-牛血清白蛋白標準品。將裂解好的樣本和標準曲線樣本分別與等體積抗α-Gal抗體反應,靜置、離心后,取適當上清液與固相抗原反應,依照ELISA法對樣本殘留的抗α-Gal抗體進行檢測。1.6統(tǒng)計學分析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正態(tài)分布數據用x_±s表示,將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當P≤0.01時表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圖2掃描電鏡下膠原蛋白海綿三維多孔網狀支架結構Figure2Three-dimensionalporousreticularscaffoldstructureofcollagenspongeunderelectronmicroscope圖注:可清晰地看到膠原纖維形態(tài)上呈現“橫紋帶或橫紋褶皺”,見箭頭所示。圖3艾瑞金膠原蛋白海綿200nm條件下透射電子顯微鏡圖片(×26500)Figure3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resultofErigincollagenspongeat200nm(×26500)44
值,t檢驗結果顯示3組樣品吸光度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依據測試結果,以標準品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作圖,繪制標準曲線,其方程式為其方程式為y=0.152x+0.191(R2=0.97),然后將樣品的吸光度值代入回歸方程,得到端N端肽濃度。從表4可看出,3個批次的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均未檢出膠原N端肽,說明樣品中膠原N端肽濃度明顯低于試劑盒270kD180kD90kDγβα1α2圖4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電泳圖譜Figure4ElectrophoresisoftypeIatelocollagen表1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C端肽吸光度檢測結果Table1AbsorbancevalueofC-terminaltelopeptideintypeIatelocollagen組別吸光度值組別吸光度值組別吸光度值A10.045B11.208C10.120A20.044B20.795C20.099A32.886B30.712C30.081A42.850B40.429C40.095A52.399B50.424C50.106A62.421B60.129C60.109A71.222B70.095C70.108表注:A1、A2為空白對照孔檢測結果;A3-B5為標準品檢測結果;B6、B7、C1為批號20160503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檢測結果;C2、C3、C4為批號20160419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檢測結果;C5、C6、C7為批號20160513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檢測結果。表2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C端肽濃度檢測結果(nmol/L)Table2ConcentrationofC-terminaltelopeptideintypeIatelocollagen組別C端肽濃度組別C端肽濃度組別C端肽濃度A1-B131.37C1-A2-B218.76C2-A382.540B316.23C3-A481.45B47.61C4-A567.70B57.53C5-A668.35B6-C6-A731.78B7-C7-表注:A1、A2為空白對照孔檢測結果;A3-B5為標準品檢測結果;B6、B7、C1為批號20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贠志敏;李素波;張雪;檀英霞;季守平;高紅偉;宮鋒;;酶解法清除豬皮α-Gal抗原的研究[J];軍事醫(yī)學;2015年12期
2 陸艷;單永強;邵安良;曾碧新;徐麗明;;ELISA抑制法檢測動物組織中α1,3-Gal抗原[J];藥物分析雜志;2015年10期
3 雷靜;李奕恒;劉旭昭;湯順清;;動物源Ⅰ型膠原蛋白可引起B(yǎng)ALB/c小鼠細胞免疫反應和組織免疫毒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年34期
4 單永強;徐麗明;柯林楠;陸艷;邵安良;章娜;曾碧新;;動物源性生物材料中殘留α-Gal抗原檢測方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5年03期
5 張靜怡;吳文惠;王南平;何蘭;Elango JEEVITHAN;包斌;;羅非魚皮Ⅰ型膠原蛋白的抗原反應特性分析[J];食品科學;2015年07期
6 吳世福;劉成虎;侯麗;孫曉霞;蓋瀟瀟;施燕平;;膠原蛋白海綿浸提液對小鼠體外脾臟淋巴細胞轉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醫(yī)療器械雜志;2014年04期
7 徐麗明;邵安良;趙艷紅;;動物源性生物材料殘留DNA的定量檢測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2年03期
8 史新立;劉傳玉;陳冰;;醫(yī)用膠原材料免疫原性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藥;2010年10期
9 王秋卓;王彩虹;張文博;連霞;;可吸收性膠原止血海綿的制作工藝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年17期
10 曹慧;許時嬰;;酶解工藝對Ⅱ型膠原蛋白分子結構及提取率的影響[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自強;去端肽膠原蛋白生物材料結構設計、制備及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8年
2 崔鳳霞;海參膠原蛋白生化性質及膠原肽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健華;超聲波輔助提取羅非魚皮膠原蛋白及其功能結構性質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陸艷;單永強;邵安良;曾碧新;徐麗明;;ELISA抑制法檢測動物組織中α1,3-Gal抗原[J];藥物分析雜志;2015年10期
2 石服鑫;曹慧;徐斐;于勁松;;不同來源Ⅱ型膠原結構及其免疫活性[J];食品與發(fā)酵工業(yè);2014年02期
3 尹玉霞;施燕平;侯麗;蓋瀟瀟;李海心;;某生物骨對小鼠體液免疫影響的研究[J];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2013年03期
4 劉高梅;任海偉;王永剛;;豬軟骨Ⅱ型膠原蛋白的制備及結構表征[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2年08期
5 王秋卓;;論膠原蛋白對人類健康的特殊作用[J];價值工程;2012年05期
6 郭苗苗;浦金輝;徐丹;劉輝;;殼聚糖基快速止血材料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2年01期
7 王秋卓;;膠原蛋白在健康美容方面的應用研究[J];價值工程;2011年29期
8 王秋卓;;牛跟腱制造海綿狀膠原蛋白纖維的技術研究[J];中國醫(yī)藥生物技術;2011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穎;牛、羊乳酪蛋白源DPP-Ⅳ抑制肽的制備、鑒定及抑制機理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2016年
2 張灝;海參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小鼠高尿酸血癥的作用及機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3 劉小芳;刺參營養(yǎng)成分的地域性差異分析及其磷脂的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4年
4 肖楓;黃河鯉魚鱗膠原蛋白的性質及膠原肽活性研究[D];江蘇大學;2014年
5 王珊珊;鱈魚骨膠原肽與活性鈣的制備及其抗骨質疏松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
6 倪賀;酵母來源血管緊張素轉移酶抑制多肽的制備及其抑制機理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7 徐杰;海參腦苷脂的分離純化、結構分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8 侯虎;鱈魚免疫活性肽的可控制備及其免疫活性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年
9 金波昌;池塘養(yǎng)殖刺參(Apostichopus japonicus)食物來源的穩(wěn)定同位素法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10 閆鳴艷;狹鱈魚皮膠原蛋白結構和物理特性的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丁靜雨;不同強度超聲波促進酶解污泥提取蛋白質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8年
2 黃丹丹;超聲預處理影響金槍魚皮膠原ACE抑制肽釋放機制及其酶解液消化穩(wěn)定性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單永強;徐麗明;柯林楠;陸艷;邵安良;章娜;曾碧新;;動物源性生物材料中殘留α-Gal抗原檢測方法[J];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雜志;2015年03期
2 李素波;贠志敏;高紅偉;張雪;檀英霞;張士坤;季守平;宮鋒;;制備脆弱擬桿菌來源的新型α-半乳糖苷酶單抗用于檢測通用型紅細胞中的微量殘留酶[J];軍事醫(yī)學;2015年04期
3 贠志敏;張雪;李素波;檀英霞;冷泠;季守平;高紅偉;宮鋒;;α-半乳糖苷酶清除豬細胞表面的α-Gal抗原[J];生物技術通訊;2014年06期
4 李素波;高紅偉;張雪;鮑國強;檀英霞;王穎麗;季守平;宮鋒;;新型α-半乳糖苷酶多克隆抗體的制備及特異性鑒定[J];生物技術通訊;2013年06期
5 高紅偉;張雪;李素波;檀英霞;鮑國強;王穎麗;徐麗娟;季守平;宮鋒;;新型α-半乳糖苷酶清除動物紅細胞表面αGal抗原的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2年05期
6 高紅偉;李素波;鮑國強;檀英霞;王玲燕;金泗虎;王穎麗;季守平;宮鋒;;原核基因工程制備新型重組α-半乳糖苷酶應用于人B→O血型改造的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1年02期
7 范晶;吳丹;郭亞芬;蘭干球;蔣欽楊;陳江偉;阮志華;王愛德;;三個品種豬α-Gal抗原表位的免疫組化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年10期
8 李德娟;何巍;張睿;付琳娜;趙麗劍;王宇;金立杰;;氫氧化鋁佐劑配制工藝的優(yōu)化[J];中國生物制品學雜志;2010年10期
9 田寶祥;樊華;劉鳳彬;魏純琳;;組織工程皮膚的生物學特性及其臨床應用評價[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年02期
10 李秋澤;徐志云;黃盛東;張寶仁;楊立信;劉曉紅;袁揚;龔德軍;;豬去細胞心臟瓣膜的免疫原性[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年38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張亞彬;基于聚乙烯醇制備仿生軟骨組織工程支架[D];天津大學;2016年
2 官丙剛;類骨結構膠原纖維基多孔磷酸三鈣/膠原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生物學評價[D];浙江大學;2008年
3 吳景東;絞股藍抗皮膚光老化的實驗研究[D];遼寧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4 王碧;制革廢棄物提取的膠原特性及與多糖共混生物膜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自強;張以河;安琪;徐榮榮;李歡;王恩博;;去端肽Ⅰ型膠原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9年22期
2 馬曉軒,范代娣,王曉軍,米鈺;重組類人Ⅰ型膠原蛋白分離與純化[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4期
3 孫海晨,李鐸,劉爽,孫家邦;Ⅰ型膠原蛋白的提取[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1998年02期
4 張健英,許善錦,王夔;自由基在大骨節(jié)病病理過程中的作用 Ⅵ.活性氧自由基對Ⅰ型膠原蛋白的損傷以及在損傷的膠原蛋白中的羥基磷灰石的礦化過程[J];北京醫(yī)科大學學報;1991年03期
5 王寧;張艷;張珉;黃濤;;縫隙連接蛋白43對成纖維細胞中Ⅰ型膠原蛋白的調節(jié)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年10期
6 余海浪;周玨宇;孟偉;鄭文嶺;馬文麗;;靶向人Ⅰ型膠原蛋白α1鏈分子的shRNA真核表達載體的構建與鑒定[J];細胞與分子免疫學雜志;2013年10期
7 張子波,薛亞麗,楊康鵑,金雄吉,金艷花,傅松濱;延邊朝鮮族人群Ⅰ型膠原蛋白A2基因MspI多態(tài)性位點研究[J];延邊大學醫(yī)學學報;2003年02期
8 章明星;侯致典;周星星;廖華;王齊;余磊;丁自海;;PDGF-BB、IL-13和TGF-β1誘導真皮成纖維細分泌Ⅰ型膠原蛋白的比較[J];解剖學研究;2009年05期
9 李靈芝,張永亮,馮凱琳,劉建中;Ⅰ型膠原在胎鼠骺板的表達及其與雌激素的關系[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0年12期
10 買霞;陳莉;扎拉嘎胡;陳小義;王英慧;;bFGF通過上調Ras/ERK信號通路誘導BMSCs表達Ⅰ型膠原[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陶磊;基于生物信息學的假絲酵母尿酸氧化酶聚集特性改造及去免疫原性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17年
2 劉丹;人參愈傷組織源性細胞系表達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3 張榮光;幽門螺桿菌omp11和lpp20基因的克隆及表達產物免疫原性和保護效果研究[D];鄭州大學;2004年
4 孫波;幽門螺桿菌多價口服核酸疫苗實驗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4年
5 黃茵;腺病毒介導HBsAg基因修飾的DC疫苗抗HBV免疫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6 吳娟;重組腺病毒介導HAV結構蛋白基因表達及其表達產物的免疫學性質研究[D];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2002年
7 張圓;小鼠免疫抑制性受體LAIR-1分子的分布及功能的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6年
8 王蘭;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后的免疫原性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D];四川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金京愛;延邊朝鮮族Ⅰ型膠原蛋白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D];延邊大學;2009年
2 張文鵬;Ⅰ型膠原蛋白對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分化作用的實驗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3 馮雪姣;茵陳蒿湯對膽汁性肝纖維化大鼠模型肝卵圓細胞的影響[D];天津醫(yī)科大學;2013年
4 何文剛;重組人乳頭瘤病毒16/18型雙價疫苗(大腸桿菌)在9-17歲女性人群中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研究[D];廈門大學;2017年
5 韋超;布魯氏菌液體氣溶膠免疫和毒理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18年
本文編號:289006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binglixuelunwen/2890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