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與不同年資放射醫(yī)師對新冠肺炎CT診斷效能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5-06-26 01:31
目的:比較和分析人工智能(AI)技術、低年資放射醫(yī)師、高年資放射醫(yī)師、AI聯(lián)合低年資放射醫(yī)師對新冠肺炎CT診斷效能,探討AI對新冠肺炎CT輔助診斷價值。方法:分析經AI新冠診斷軟件診斷新冠概率>0%的53例患者圖像,統(tǒng)計計算A組(低年資醫(yī)師,參與放射診斷工作<10年)、B組(高年資醫(yī)師,參與放射診斷工作≥10年)、C組(AI)、D組(低年資醫(yī)師聯(lián)合AI)初次CT診斷新冠肺炎信心評分受試者特征曲線(ROC),Z檢驗比較各組診斷效能;并以AI診斷新冠肺炎最大約登指數(shù)相應截斷值為標準,比較各組敏感度、特異度。結果:各組診斷效能曲線下面積比較(AUC)。A組C組(Z=2.113),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余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以AI診斷新冠肺炎最大約登指數(shù)相應截斷值>3分為標準,各組對新冠肺炎CT診斷效能比較。敏感性:A組2=3.854、13.781),C組2=7.726),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4052936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圖1 各組ROC曲線下面積(AUC)比較
胸部CT對新冠肺炎漏診率較低[1],可作為新冠肺炎快速診斷標準方法[2],并被推薦為臨床診斷主要依據(jù)[3],典型新冠肺炎主要表現(xiàn)為雙側及周邊毛玻璃樣病變(ground-glassopacity,GGO)、伴有或不伴有血管增厚[4],多灶性病變大部分布于中下肺及后肺區(qū)[5],可有....
圖2 男,52歲,發(fā)熱、咳嗽就診,無明確新冠肺炎患者接觸史。
圖1各組ROC曲線下面積(AUC)比較2.AI對新冠肺炎CT輔助診斷應用特點
本文編號:405293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yundongyixue/405293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