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解釋的社會相當性考評
[Abstract]:Social appropriateness is an important theory put forward by German scholars, which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since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ntroduce this theory i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Social equivalence has been indistinguishable from legal interests since its birth. In the context of German and Japanese criminal law, the essence of criminal law lies in the protection of legal interests. It is the core concept of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the premise of accurately matching facts and legal articles, or the medium to maintain the value position and criminal law interpretation. Based on the relative objectivity of history and society, social appropriate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and evaluating legal interests. In recent years, the dispute between formal interpretation theory and substantive interpretation theory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essence, it is the dispute over which social protection and freedom protection give priority to each other. However, involving specific criminal law terms, there ar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theories and their internal values, while the theory of social appropriateness has the dual value of social protection and freedom protection, which can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propositions and each other. Combin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criminal law, the judgment of social appropriateness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wo aspects: sociality and appropriateness: sociality includes three elements: social integrity, social generality and particularity, and appropriateness includes universality, common sense and consistency with criminal law.
【作者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法律系;
【基金】:中國法學會2013年度部級研究課題“新刑事訴訟法與刑法的銜接問題研究”(CLS(2013)C68)
【分類號】:D91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蔡軍;論我國刑法解釋的目標和原則[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2 賈瓊;;刑法解釋基本問題研究[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羊震;陳洪轉(zhuǎn);;現(xiàn)代社會對刑法解釋論的追問[J];法律適用;2010年08期
4 袁林;;以人為本:從抽象走向現(xiàn)實的刑法解釋理念[J];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5 吳丙新;刑法解釋的基本思想及主體[J];現(xiàn)代法學;2001年03期
6 姜偉,盧宇蓉;論刑法解釋的若干問題[J];中國刑事法雜志;2003年06期
7 王宗光;刑事司法中的罪刑法定與基層法官的刑法解釋權(quán)[J];政治與法律;2004年02期
8 ?饲;刑法淵源、規(guī)范性刑法解釋與刑事判例[J];法律適用;2004年05期
9 虞潯;對刑法解釋權(quán)的理論探討[J];河南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年03期
10 薛生全;價值指引下的刑法解釋[J];法學雜志;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潘霞;;法官刑法解釋的公眾認同[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2 王建林;伍玉聯(lián);;從條件到驗證:“同類規(guī)則”在刑法解釋中的理解與適用——一個基于類型理論的思考[A];建設公平正義社會與刑事法律適用問題研究-全國法院第24屆學術(shù)討論會獲獎論文集(下冊)[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時延安;開拓刑法解釋理論研究的新境域[N];法制日報;2003年
2 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 李;邸∏駧浧;整體評價刑法解釋研究的進展與不足[N];檢察日報;2010年
3 沈海平;規(guī)范刑法解釋乃刑法正確適用首要問題[N];檢察日報;2003年
4 最高人民法院 方文軍;刑法解釋與能動司法芻議[N];人民法院報;2011年
5 武漢大學法學院 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 中共中央辦公廳 袁希利 胡嘉金 王昭振;風險社會中的刑法解釋[N];人民法院報;2012年
6 李國如 張興如;應加強刑法解釋研究[N];檢察日報;2002年
7 胡月軍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法律所;罪刑法定的解釋原理[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
8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院長、教授 曲新久;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刑法解釋[N];法制日報;2013年
9 胡月軍;在海妖與渦流之間的刑法解釋[N];法制日報;2012年
10 中山大學法學院 楊方泉;刑法解釋:嚴格解釋與類推不矛盾[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李;;刑法解釋論[D];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
2 顧樂;刑法解釋的存在依據(jù)與實現(xiàn)方式[D];吉林大學;2008年
3 楊艷霞;正當性刑法解釋路徑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王瑞君;罪刑法定的實現(xiàn)[D];山東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璐;論刑法解釋方法及其適用[D];山東大學;2008年
2 許浩;刑法解釋的基本立場[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3 呂文靜;論刑法解釋的主體與方法[D];黑龍江大學;2009年
4 李連春;論刑法解釋的限制[D];西南政法大學;2010年
5 張建忠;刑法解釋三論[D];山東大學;2005年
6 栗洪濤;淺論刑法解釋的幾個問題[D];武漢大學;2004年
7 王啟全;刑法解釋探析[D];山東大學;2007年
8 王季秋;論刑法解釋的若干問題[D];武漢大學;2004年
9 張磊;實質(zhì)刑法解釋論的提倡[D];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
10 高佳庚;論我國刑法解釋之完善[D];山東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11216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falvlunwen/xingfalunwen/2511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