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邊境洛村拉祜西民間信仰空間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05-16 03:40
本文是以居住在中緬邊境洛村的拉祜西為研究對象,聚焦促使該區(qū)域秩序生成和維持的民間信仰體系,從時空研究,尤其是從空間研究的視角,進行細致考察和深入描述的民族志研究,重點關注民間信仰的空間構成力。在前后十個月的實地田野調(diào)查基礎上,本文試圖以空間為研究視角,探究地處邊境的拉祜西這一族群的社會空間構型,是如何通過諸如傳說、儀式等一整套具有隱喻性質(zhì)和實踐經(jīng)驗的民間信仰體系來表現(xiàn)、建構、生產(chǎn)的,形成拉祜西自有的時空觀、人觀、文化傳統(tǒng)、行為慣習。同時,分析民間信仰所形構的空間與其他諸如政治、現(xiàn)代化等諸多空間之間相互擠壓、疊加和并置的狀況。本論文由“導論”、正文(五章)及“結語”組成。第一章探討拉祜西居住的自然和人文空間。主要探討洛村拉祜西如何運用民間信仰,打破新居地的空間均質(zhì)性,將空間進行圣化、區(qū)分,從而通過集體的歷史記憶,達到對居住空間的認識和整頓,形成“地方感”,將所居住的空間轉(zhuǎn)化為結合民間信仰和文化邏輯的“地方”。第二章探討以“家神”為中心的信仰空間。主要探討洛村拉祜西圍繞“家神”的儀式實踐和交往實踐,由此構建了拉祜西以血緣、親緣為基礎的交往空間,強化著家族這一親緣關系在拉祜西的關系聯(lián)結中發(fā)揮...
【文章頁數(shù)】:15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本文編號:3974635
【文章頁數(shù)】:15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寨門
第一章地點與地方:自然空間如何成為“我們”的人文空間39(一)邊界:兼具自然和社會屬性的“門”諸如拉祜族等少數(shù)民族,幾乎每一村寨都建有標識村寨地域范圍的寨門,作為村寨內(nèi)外一個顯著的地理標志。而在洛村中,與其他村寨不同的是,洛村內(nèi)一共有四道“門”。第一道門,即為通常意義上的寨門(圖....
圖1.2進入佛房區(qū)域
第一章地點與地方:自然空間如何成為“我們”的人文空間39(一)邊界:兼具自然和社會屬性的“門”諸如拉祜族等少數(shù)民族,幾乎每一村寨都建有標識村寨地域范圍的寨門,作為村寨內(nèi)外一個顯著的地理標志。而在洛村中,與其他村寨不同的是,洛村內(nèi)一共有四道“門”。第一道門,即為通常意義上的寨門(圖....
圖1.3佛房的門
云南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40第四道門,被稱作糯卡達姆,指糯卡門(圖1.4),此道門的原型是在祖先阿呆八的家,即糯卡一地的門,那里是祖先的地方,是最接近老天爺?shù)牡胤健_@道門被復刻到村寨中,放置于佛房區(qū)域再往“太陽升處”的地方,人們往往通過此門可以開始爬上村寨東邊的小山,在山頂是村寨....
圖1.4糯卡門
云南民族大學博士學位論文40第四道門,被稱作糯卡達姆,指糯卡門(圖1.4),此道門的原型是在祖先阿呆八的家,即糯卡一地的門,那里是祖先的地方,是最接近老天爺?shù)牡胤健_@道門被復刻到村寨中,放置于佛房區(qū)域再往“太陽升處”的地方,人們往往通過此門可以開始爬上村寨東邊的小山,在山頂是村寨....
本文編號:3974635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minzufengsulunwen/39746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