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国产,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AV,欧美粗大猛烈老熟妇,女人av天堂

基于密度聚類和特征分類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熱區(qū)預測

發(fā)布時間:2020-10-13 06:49
   蛋白質功能由蛋白質相互作用進行表達,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界面上并非所有的殘基都是重要的,有時只有少數(shù)幾個殘基對蛋白質的結合起著關鍵的作用,這些起關鍵作用的殘基稱為熱點殘基。大量實驗表明,熱點殘基在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中會形成一種特定的構象,該構象稱為熱區(qū)。熱區(qū)具有穩(wěn)定并協(xié)調蛋白質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的功能,熱區(qū)的發(fā)現(xiàn)和界定對于理解疾病的起源、生物制藥、藥物作用靶點等蛋白質活動都非常重要。近年來,研究人員從實驗角度出發(fā),記錄了一些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數(shù)據(jù),但是由于蛋白質相互作用實驗成本高、周期長、復雜度高,實驗數(shù)據(jù)相當有限,因此利用計算機的方法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熱區(qū)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密度聚類和特征分類的蛋白質熱區(qū)預測模型,實驗結果顯示,與其他方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得到更好的預測結果。并且在熱區(qū)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基于序列保守性的驗證熱區(qū)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概括如下:(1)提出了一種基于密度的增量型聚類結合特征分類的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熱區(qū)的方法。首先利用基于密度的增量型聚類對數(shù)據(jù)集里面的數(shù)據(jù)進行聚類,得到多個初始的聚類簇,然后利用基于特征的分類剔除這些聚類簇中的非熱點殘基,從而得到最終的預測熱區(qū)。實驗結果顯示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預測出絕大多數(shù)的熱區(qū),同時在預測熱區(qū)中熱點的覆蓋率也高于其他相關方法。(2)提出了一種有效的特征選擇的方法。在進行特征分類時,為了有效的選擇關鍵的生物特征,首先從蛋白質結構出發(fā),提取一系列與蛋白質相互作用相關的特征,然后通過基于支持向量機的遞歸特征消除結合歸一化互信息特征選擇,利用向后特征淘汰策略得到最重要的特征和去除無關緊要的特征,從而得到一個從最重要到最無關的特征排序列表,最后通過引入F-score找到這些特征的最優(yōu)化組合。(3)提出了一種基于序列保守性的熱區(qū)驗證方法。由于生物實驗的復雜性和長周期性,使得由生物實驗驗證熱區(qū)十分困難,這里提出一種基于序列保守性的熱區(qū)驗證方法。對于熱區(qū)中的每一個熱點,在蛋白質數(shù)據(jù)庫中找到形成該復合物的兩個蛋白質,通過其可變剪切體得到該基因的完整序列,通過完整的蛋白質序列找到其在不同物種中的直接同源基因,然后進行多序列比對,記錄預測熱區(qū)中每一個熱點殘基對應到不同物種基因序列中的位點,通過模塊替換矩陣構造的蛋白質熱區(qū)保守性得分函數(shù),得到熱區(qū)在不同物種中的保守性得分,最后計算每一個熱區(qū)相對于相互作用界面上其他區(qū)域的保守傾向性。
【學位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年份】:2015
【中圖分類】:Q51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
    1.3 蛋白質相互作用熱區(qū)的概念
        1.3.1 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
        1.3.2 蛋白質結合面性質
        1.3.3 蛋白質相互作用中的熱點殘基
        1.3.4 蛋白質相互作用中的熱區(qū)
    1.4 本文的研究內容與創(chuàng)新點
        1.4.1 本文的內容安排
        1.4.2 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1.5 本章小結
第2章 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生物實驗方法和智能計算方法
    引言
    2.1 獲取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生物實驗方法
        2.1.1 丙氨酸突變實驗
        2.1.2 Bind-Wash-Elute洗脫實驗
        2.1.3 高通量實驗方法
    2.2 預測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智能計算方法
        2.2.1 基于基因信息的方法
        2.2.2 基于蛋白質結構信息的方法
        2.2.3 基于氨基酸序列信息的方法
    2.3 蛋白質相互作用的數(shù)據(jù)庫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基于密度聚類和特征分類的蛋白質熱區(qū)預測
    引言
    3.1 基于密度的增量型聚類
        3.1.1 聚類分析
        3.1.2 聚類算法分析
        3.1.3 基于蛋白質殘基密度的增量型聚類
    3.2 基于特征的分類
        3.2.1 支持向量機
        3.2.2 遞歸特征消除結合歸一化互信息特征選擇
    3.3 結合密度聚類和特征分類的熱區(qū)預測算法
    3.4 實驗結果與分析
        3.4.1 數(shù)據(jù)集
        3.4.2 標準熱區(qū)定義
        3.4.3 評價準則
        3.4.4 實驗結果
        3.4.5 預測性能比較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熱區(qū)預測算法優(yōu)化
    引言
    4.1 聚類參數(shù)選擇優(yōu)化
        4.1.1 蛋白質殘基密度聚類參數(shù)選擇
        4.1.2 聚類參數(shù)選擇優(yōu)化算法
        4.1.3 實驗結果
        4.1.4 預測性能比較
    4.2 鄰居殘基優(yōu)化
        4.2.1 熱區(qū)預測結果鄰居殘基優(yōu)化原則
        4.2.2 鄰居殘基優(yōu)化算法
        4.2.3 實驗結果
        4.2.4 預測性能比較
    4.3 本章小結
第5章 基于序列保守性的熱區(qū)驗證方法
    引言
    5.1 直接同源基因
    5.2 保守性得分函數(shù)
    5.3 實驗結果與分析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總結與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謝
參考文獻
附錄1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錄2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參加的科研項目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琳慧,韓忠朝;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J];生命的化學;2005年03期

2 唐澤耀,戴淑芳,陳華,林原;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的哲學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2005年01期

3 曹建平,馬義才,李亦學,石鐵流;計算方法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應用[J];生命科學;2005年01期

4 謝江;張武;梅健;顧知立;吳繼宗;李輝;張律文;;一種新的計算預測alpha-synuclein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8年06期

5 余鑫煜;許正平;;蛋白質相互作用數(shù)據(jù)庫及其應用[J];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報;2008年03期

6 劉中揚;李棟;朱云平;賀福初;;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進化分析研究進展[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09年01期

7 王正華;董蘊源;王勇獻;;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幾種聚類方法綜述[J];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8 陸林英;魏雅卓;崔穎;孫平平;馬雅楠;馬志強;;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蛋白質相互作用識別[J];生物信息學;2009年04期

9 王建新;蔡釗;李敏;;一種基于極大團的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J];高技術通訊;2009年01期

10 李松倍;謝江;張武;武頻;;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相似子網(wǎng)搜索問題研究[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沈懿珍;基于協(xié)同智能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及其網(wǎng)絡研究[D];東華大學;2011年

2 梁治;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比較生物學分析及其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3 王曉敏;基于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功能模塊識別及功能預測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3年

4 胡靜;基于密度聚類和特征分類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熱區(qū)預測[D];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

5 謝江;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數(shù)值研究[D];上海大學;2008年

6 史明光;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的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7 杜秀全;基于智能計算的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研究[D];安徽大學;2010年

8 尤著宏;基于圖和復雜網(wǎng)絡理論的蛋白質相互作用數(shù)據(jù)分析與應用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龐開放;基于基因表達和蛋白質相互作用數(shù)據(jù)集成的蛋白質進化、功能重要性和動態(tài)模塊化組織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10 馮鐵男;基于小波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的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董蘊源;基于譜方法的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分析[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2 邴志桐;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度分布的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3 楊曉飛;基于多源數(shù)據(jù)融合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構建方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4 劉喆;人類蛋白質相互作用數(shù)據(jù)庫可靠性的衡量[D];天津大學;2009年

5 李滿生;基于本體的蛋白質相互作用信息文本挖掘方法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0年

6 畢敬業(yè);基于序列的蛋白質相互作用預測方法研究[D];山西大學;2013年

7 步淑杰;基于非變性微型2DE-網(wǎng)格凝膠切取—定量LC-MS/MS蛋白質相互作用組學方法的建立及人類血漿蛋白質的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8 莊雪琴;大圖理論在蛋白質相互作用網(wǎng)絡比對中的應用[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9 陳白雪;體外進化ATP結合蛋白的初步功能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5年

10 董美豪;基于文本挖掘的蛋白質相互作用對抽取方法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83887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jckxbs/283887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6eb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
一道本| 国产一级黄片| 精品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久精品国产欧美亚洲色aⅴ大片| 国产中文区4幕区2021| 亚洲人交乣女BBW| 中文字幕色偷偷人妻久久| 欧美三级午夜理伦三级|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精品一二三| 色天天综合| 热久久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ⅹxxx女同|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孕妇黑人| 97精品免费公开在线视频| 富宁县| 一本色道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com| 亚洲精品人妻| 山西省|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一二区| 久热大香蕉| 福利久久| av青青草|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91精品| 成人性生生活性生交一| 亚洲女与黑人做爰| 一本a新久道| 人人爱| 麻豆国产馆老熟妇高潮| 久久sese| 日本少妇内射|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产日产国产精品精品| 中文区中文字幕免费看| 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hd| 欧美俄罗斯乱妇|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性色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