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理性,證明及應用 ——從羅爾斯理論出發(fā)的新思考
發(fā)布時間:2020-12-29 16:40
本論文旨在探究公共理性理論的效用及其證明等問題,通過檢視美國政治哲學家約翰·羅爾斯所提出的公共理性理論,在引入其他相關理論(如商談理論)的基礎上與之對話并對其進行改進,嘗試提出一種新的公共理性效用證明策略,在保持羅爾斯公共理性理論基本內核不變前提下,使其能夠更為緊密地與社會現(xiàn)實相對接,并在公民政治實踐中發(fā)揮更為積極而重要的作用。公共理性是目前中外學術界討論比較熱烈的一個問題。盡管學術界在何謂公共理性問題上眾說紛紜,至今尚未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學者們普遍認為,公共理性實際上是適用于公共論辯和決策當中的一套理性商談法則,它關系到參與論辯的主體如何確定論辯的出發(fā)點,如何提出并論證那些能夠為彼此在理性上都能夠接受的理由,并在此基礎上達成共識。作為政治哲學當中的一個關鍵概念,公共理性在西方思想史當中有著悠久的歷史,霍布斯、洛克和康德都曾對這一概念做出過闡述和論證,但公共理性能夠成為當下學術討論的熱點話題要歸功于約翰·羅爾斯。為了使其在《正義論》一書當中所提出的正義理論能夠適合于多元民主社會的現(xiàn)狀,在《政治自由主義》一書當中,羅爾斯修改了其"作為公平的正義"理論的背景和目標,因為,羅爾斯認識到,...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公共理性問題的緣起與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文獻評述
三、論文的研究限制、方法及章節(jié)的寫作安排
第一章: 公共理性:概念、歷史及其可能性的考察
第一節(jié) 公共理性的概念
一、公共理性:尋找"好"的理由
二、何謂"Public"?公共理性的形式性法則探求
三、公共理性與協(xié)商民主
第二節(jié) 公共理性:來自觀念史的考察
一、中世紀:公共理性概念的起源
二、霍布斯:公共理性是主權者的裁斷
三、盧梭:公共理性即法律
四、康德:理性的公共運用
第三節(jié) 公共理性的可能性
一、理性的可公共化問題
二、現(xiàn)代政治的轉變:從身份到契約的過程
三、共同善、差異與政治中立性
第二章: 公共理性的證明及應用
第一節(jié) 區(qū)分公共理性的證明與公共理性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對兩種基本模式的考察
一、"目的理性式"框架下的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
二、"價值理性式"框架下的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
第三章:羅爾斯的公共理性理念
第一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理念的內涵
一、公共理性理念的基本框架
二、《政治自由主義》之后公共理性理念的新發(fā)展
三、羅爾斯與霍布斯、盧梭和康德
第二節(jié) 羅爾斯對公共理性的證明
一、公共理性與良序民主社會
二、公共理性:來自原初狀態(tài)的證明
三、作為羅爾斯證明基礎的反思平衡方法
四、公共理性:來自融貫主義式的證明
第三節(jié) 羅爾斯對公共理性的應用
一、相互性法則
二、排他性法則
三、限制性法則
第四章: 反思與批判:羅爾斯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jié) 挑戰(zhàn)與回應:多元主義與現(xiàn)代民主社會
第二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證明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主社會理想的落實:"由差異到共識"還是"由共識到共識"?
二、模糊不清的政治理念
三、由理性公民到共識觀念間的邏輯裂痕
第三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的合理性:真理的不在場與認知維度上的缺失
二、公民之間相互尊重與團體極化問題
三、限制性法則的困境
第五章 :繼承與超越:從羅爾斯理論出發(fā)的新思考
第一節(jié) 羅爾斯理論的可取之處
一、兩種證明模式的比較
二、公共辯談:實質主義與程序主義之爭
第二節(jié) 公共理性的證明:對羅爾斯方案的幾點改進
一、對羅爾斯三個基本理念的完善與補充
二、公共理性:基于公民、公共法則與政治共同體的證明
第三節(jié) 公共理性應用的新思考
一、"合作型"公共理性的應用模式分析
二、"合作型"的公共理性所需具備的條件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沖突與倫理應用[J]. 甘紹平. 哲學研究. 2012(06)
[2]哈貝馬斯公共性范疇的嬗變[J]. 楊東東. 東岳論叢. 2012(01)
[3]公共理由、公共理性與政治辯護[J]. 譚安奎. 現(xiàn)代哲學. 2011(06)
[4]多元社會的重疊共識、正當與善——晚期羅爾斯政治哲學的核心理念評述[J]. 顧肅.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5]公共理性與公共領域理念的擴展[J]. 譚安奎. 哲學分析. 2010(01)
[6]公共理性與差異政治:啟蒙精神的當代闡釋[J]. 卞紹斌. 東岳論叢. 2010(04)
[7]公共理性與合法性——評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J]. 姚大志.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0(02)
[8]公共性的政治倫理理解[J]. 萬俊人. 讀書. 2009(12)
[9]理性的公共性與公共理性[J]. 龔群. 哲學研究. 2009(11)
[10]公共性的樣態(tài)與內涵[J]. 郭湛,王維國. 哲學研究. 2009(08)
博士論文
[1]公共理性:社會和諧的一個維度[D]. 王結發(fā).復旦大學 2010
[2]作為政治建構的公共理性[D]. 李丹.中國政法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45948
【文章來源】:山東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公共理性問題的緣起與意義
二、國內外相關文獻評述
三、論文的研究限制、方法及章節(jié)的寫作安排
第一章: 公共理性:概念、歷史及其可能性的考察
第一節(jié) 公共理性的概念
一、公共理性:尋找"好"的理由
二、何謂"Public"?公共理性的形式性法則探求
三、公共理性與協(xié)商民主
第二節(jié) 公共理性:來自觀念史的考察
一、中世紀:公共理性概念的起源
二、霍布斯:公共理性是主權者的裁斷
三、盧梭:公共理性即法律
四、康德:理性的公共運用
第三節(jié) 公共理性的可能性
一、理性的可公共化問題
二、現(xiàn)代政治的轉變:從身份到契約的過程
三、共同善、差異與政治中立性
第二章: 公共理性的證明及應用
第一節(jié) 區(qū)分公共理性的證明與公共理性的應用
第二節(jié) 對兩種基本模式的考察
一、"目的理性式"框架下的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
二、"價值理性式"框架下的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
第三章:羅爾斯的公共理性理念
第一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理念的內涵
一、公共理性理念的基本框架
二、《政治自由主義》之后公共理性理念的新發(fā)展
三、羅爾斯與霍布斯、盧梭和康德
第二節(jié) 羅爾斯對公共理性的證明
一、公共理性與良序民主社會
二、公共理性:來自原初狀態(tài)的證明
三、作為羅爾斯證明基礎的反思平衡方法
四、公共理性:來自融貫主義式的證明
第三節(jié) 羅爾斯對公共理性的應用
一、相互性法則
二、排他性法則
三、限制性法則
第四章: 反思與批判:羅爾斯公共理性證明與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jié) 挑戰(zhàn)與回應:多元主義與現(xiàn)代民主社會
第二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證明中存在的問題
一、民主社會理想的落實:"由差異到共識"還是"由共識到共識"?
二、模糊不清的政治理念
三、由理性公民到共識觀念間的邏輯裂痕
第三節(jié) 羅爾斯公共理性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治的合理性:真理的不在場與認知維度上的缺失
二、公民之間相互尊重與團體極化問題
三、限制性法則的困境
第五章 :繼承與超越:從羅爾斯理論出發(fā)的新思考
第一節(jié) 羅爾斯理論的可取之處
一、兩種證明模式的比較
二、公共辯談:實質主義與程序主義之爭
第二節(jié) 公共理性的證明:對羅爾斯方案的幾點改進
一、對羅爾斯三個基本理念的完善與補充
二、公共理性:基于公民、公共法則與政治共同體的證明
第三節(jié) 公共理性應用的新思考
一、"合作型"公共理性的應用模式分析
二、"合作型"的公共理性所需具備的條件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道德沖突與倫理應用[J]. 甘紹平. 哲學研究. 2012(06)
[2]哈貝馬斯公共性范疇的嬗變[J]. 楊東東. 東岳論叢. 2012(01)
[3]公共理由、公共理性與政治辯護[J]. 譚安奎. 現(xiàn)代哲學. 2011(06)
[4]多元社會的重疊共識、正當與善——晚期羅爾斯政治哲學的核心理念評述[J]. 顧肅. 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2)
[5]公共理性與公共領域理念的擴展[J]. 譚安奎. 哲學分析. 2010(01)
[6]公共理性與差異政治:啟蒙精神的當代闡釋[J]. 卞紹斌. 東岳論叢. 2010(04)
[7]公共理性與合法性——評羅爾斯的《政治自由主義》[J]. 姚大志.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0(02)
[8]公共性的政治倫理理解[J]. 萬俊人. 讀書. 2009(12)
[9]理性的公共性與公共理性[J]. 龔群. 哲學研究. 2009(11)
[10]公共性的樣態(tài)與內涵[J]. 郭湛,王維國. 哲學研究. 2009(08)
博士論文
[1]公共理性:社會和諧的一個維度[D]. 王結發(fā).復旦大學 2010
[2]作為政治建構的公共理性[D]. 李丹.中國政法大學 2009
本文編號:2945948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shoufeilunwen/sklbs/294594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