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變與突圍的現代求索 ——論現代水墨的文化立場與語言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5-05-13 03:23
翻開我國藝術發(fā)展史冊,水墨畫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而且曾經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果。然而,自二十世紀以來,中國社會長期處在劇烈變革之中,尤其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劇,促使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藝術漸漸喪失了它賴以生存的人文環(huán)境,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原因造成水墨畫一度處于失語的狀態(tài)。首先,時代在改變,西方先進的技術和思想傳入中國,其次,傳統(tǒng)水墨畫由于繪畫語言因循守舊已經不能反映現代人的心理及生活狀態(tài),現代水墨畫應運而生,F代水墨畫站在現代性與本土性的文化立場,通過激變與突圍的現代求索,積極的探索著水墨進入當代的可能性。通過對傳統(tǒng)水墨材料、技法、圖式內容的拓展,現代水墨走向了多元發(fā)展的道路,從而也產生了許多新的藝術流派,構成了今天現代水墨畫異彩紛呈的局面。雖然目前關于現代水墨畫方面的探索還停留在藝術實驗的階段,并有抄襲西方現代藝術模式及思想的嫌疑,但這種實驗精神值得肯定。 本文通過對現代水墨演變的回顧,分析研究了現代水墨在艱難的現代求索過程中所體現的文化立場以及所具有的語言特征,進而闡述了現代水墨在精神、文化層面所具有的積極意義,在藝術語言方面所做出的全新探索與嘗試,試圖為水墨在未來...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 中國現代水墨演變的回顧
2.1 關于現代水墨的概念指向
2.2 現代水墨畫形成的歷史背景
2.2.1 國內因素
2.2.2 國際因素
2.3 現代水墨的演變
2.3.1 1980 年代初至1989 年—水墨性話語現代轉換的孕育
2.3.2 1990 年代初至1995 年—從形式技法到現代文化品味的轉變
2.3.3 1996 年至今—水墨當代性的建構
3. 現代水墨的文化立場
3.1 面對社會轉型的現代性文化立場
3.1.1 現代性文化立場的實現方式—橫向借鑒的現代求索
3.1.2 對現代性的認識
3.2 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本土性文化立場
3.2.1 本土性文化立場的實現方式—縱向借鑒的本土化探索
3.2.2 對水墨自覺意識的認識
4. 現代水墨的語言特征
4.1 材料、技法、圖式內容的多元化發(fā)展
4.1.1 材料的多元化
4.1.2 技法的多元化
4.1.3 圖式、內容的多元化
4.2 抽象性
5. 對現代水墨發(fā)展的思考
5.1 現代水墨畫所面臨的問題
5.2 關于水墨畫的繼承與發(fā)展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45663
【文章頁數】:4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1. 緒論
1.1 課題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1.3 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
2. 中國現代水墨演變的回顧
2.1 關于現代水墨的概念指向
2.2 現代水墨畫形成的歷史背景
2.2.1 國內因素
2.2.2 國際因素
2.3 現代水墨的演變
2.3.1 1980 年代初至1989 年—水墨性話語現代轉換的孕育
2.3.2 1990 年代初至1995 年—從形式技法到現代文化品味的轉變
2.3.3 1996 年至今—水墨當代性的建構
3. 現代水墨的文化立場
3.1 面對社會轉型的現代性文化立場
3.1.1 現代性文化立場的實現方式—橫向借鑒的現代求索
3.1.2 對現代性的認識
3.2 面對西方強勢文化的本土性文化立場
3.2.1 本土性文化立場的實現方式—縱向借鑒的本土化探索
3.2.2 對水墨自覺意識的認識
4. 現代水墨的語言特征
4.1 材料、技法、圖式內容的多元化發(fā)展
4.1.1 材料的多元化
4.1.2 技法的多元化
4.1.3 圖式、內容的多元化
4.2 抽象性
5. 對現代水墨發(fā)展的思考
5.1 現代水墨畫所面臨的問題
5.2 關于水墨畫的繼承與發(fā)展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404566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huihuayishu/4045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