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碑志祭文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5-19 20:49
【摘要】:王安石的祭文、碑志文共168篇,其中164篇專為逝者而作。描述對象具有一致性,藝術特色及思想具有統(tǒng)一性,內(nèi)容與功用上也具有趨同性,所以本文把祭文與碑志文作為共同的研究對象。 本文立足文本,對王安石碑志祭文按對象劃分為三類,即交游名臣類,親戚朋友類和請銘應酬類。不同對象的碑志祭文折射出王安石不同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也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貌特征。交游名臣類碑志祭文王安石以政治家的心態(tài)看待逝者,側重對朝廷政事進行介紹議論;親戚朋友類碑志祭文王安石以普通人的心態(tài)對待逝者,側重細節(jié)描寫和抒情;請銘應酬類碑志祭文王安石態(tài)度客觀,側重對其生平、官職以及家世的介紹,說明性極強。 王安石碑志祭文體現(xiàn)出鮮明的個人色彩,如精于議論,行文不拘成法等,這種直抒己見、簡潔峻切的文風與其作為政治改革家務實干練的個性有著密切的關系。 本文還將通過王安石的碑志祭文,探討王安石復雜的思想感情。王安石懷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志向,強調(diào)為文“務有補于世”,故其碑志祭文有時同其他文章一樣,也具有闡釋變法思想的作用。但友情和親情也是他特別重視的,所以在碑志祭文中王安石時常也流露出真摯的感情和深深的嘆惜,體現(xiàn)了他執(zhí)拗強干之外溫情感性的一面。生死作為每人無法避免的問題,王安石對此也頗多思考,而其碑志祭文中集中體現(xiàn)了他獨特的生死觀——儒道釋融合的生死觀。 碑志祭文作為特殊的文體,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和文學價值。本文以碑志祭文作為新的切入視角,對王安石的碑志祭文進行整體性研究,以期探討王安石的精神世界,豐富王安石的個案研究,了解當時文壇的思想狀態(tài)。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本文編號:2671463
【學位授予單位】:廣西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9條
1 萬陸;試論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美學歧異及其影響[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87年01期
2 解璽璋;;梁啟超為何要寫《王荊公》[J];博覽群書;2010年04期
3 羅家祥;北宋新學的興衰及其理論價值[J];河北學刊;2001年02期
4 壽涌;;王安石文題疑難人名解讀八則[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5 殷海衛(wèi);;胡仔與嚴羽詩學觀之比較——以《苕溪漁隱叢話》與《滄浪詩話》為視角[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6期
6 谷曙光;;荊公評韓新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吉文斌;;歐、王碑志文比較論[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8 王書華;荊公新學的學術淵源[J];文史哲;2001年03期
9 沈松勤;北宋黨爭與“荊公體”[J];文學遺產(chǎn);1999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錫龍;論王荊公體[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671463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ll/2671463.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