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號屠
發(fā)布時間:2020-04-04 18:02
【摘要】:庫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1922-2007)是美國當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后現(xiàn)代小說家之一,被視為“黑色幽默”的代表人物,其《五號屠場》、《貓的搖籃》、《囚鳥》、《冠軍早餐》等作品已經(jīng)為中國讀者所熟悉!段逄柾缊觥芬缘吕鬯诡D大屠殺為創(chuàng)作背景,通過主人公比利的人生經(jīng)歷揭示了戰(zhàn)爭的殘酷,并對人類的命運做出反思。作者運用了元小說、片段拼貼、解構等手法把歷史、現(xiàn)實與想象雜糅在一起,具有鮮明的后現(xiàn)代色彩。從作品問世起,就吸引著無數(shù)評論家進行解讀。由于作品寫作技巧的多樣化,很多評論家都側重從某一方面分析小說的后現(xiàn)代寫作技巧,但缺乏對作品整體性的梳理。本文從巴赫金的狂歡詩學視角出發(fā),從整體上評價《五號屠場》,揭示其狂歡化的品質特征及表現(xiàn),以期把握作品的豐富內涵。 本論文分為引言、正文、結語三個部分。引言部分簡要介紹了馮內古特及其作品的研究情況,并介紹了本論文分析的理論基礎——巴赫金的狂歡化理論。正文分三個部分,第一章從小說的藝術思維入手,分析了歷史和戰(zhàn)爭這樣宏大冠冕的雙重性,對其進行脫冕。第二章具體分析比利的“傻瓜”形象。第三章以體裁拼貼形成的“雜語”和小說的“復調”為切入點,分析了作品中雜語的應用和“復調”理論關照下作者、讀者、主角之間的關系。最后一章從狂歡化的時空體入手,具體闡釋作品中時間和空間關系及其所形成的狂歡化的時空體內涵。本論文以作品文本為基礎,通過例證從各個方面來說明作品鮮明的狂歡化特點。從論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五號屠場》的結構充滿了對話性,是用民間話語來顛覆官方權威,作品整體布局采用了一種脫冕型結構,體現(xiàn)了狂歡節(jié)的自由平等精神和交替變更精神。結語部分總結全文,點出作品的狂歡化品質。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712
本文編號:2613889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I7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J];;年期
2 王維東;;用后現(xiàn)代眼光解讀后現(xiàn)代作品——評后現(xiàn)代意識在《五號屠場》中譯本中的缺失[J];國外文學;2006年02期
3 柳鳴九;荒誕概說[J];外國文學評論;1993年01期
4 仵從巨;論馮尼格小說中的“異化感”[J];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01期
5 梅蘭;狂歡化世界觀、體裁、時空體和語言[J];外國文學研究;2002年04期
6 陳世丹;張衛(wèi)平;;《五號屠場》:一種詩性的語言結構[J];外國文學研究;2009年05期
7 周衛(wèi)忠;雙重性——巴赫金狂歡詩學的基本哲學立場[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8 汪小玲;;“文本的歷史性”和“歷史的文本性”——以《五號屠場》中“德累斯頓大屠殺”為例[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年04期
,本文編號:2613889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ngmeiwenxuelunwen/2613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