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新型冠狀病毒與禽冠狀病毒遺傳進化關系簡析
【部分圖文】:
將SARS-CoV-2 S蛋白(PDB:6VSB)與SARS-CoV S蛋白(PDB:5XLR)和IBV S蛋白(PDB:6CV0)的結構(單體)進行疊加聯(lián)配比較(見圖2)。結果可見IBV S蛋白單體胞外區(qū)大體空間結構與其他冠狀病毒相似:由受體結合的S1頭部區(qū)與膜融合的S2莖部區(qū)組成,但SARS-CoV-2和SARS-CoV的結構疊加相似性(RMSD=1.546?)明顯高于SARS-CoV-2和IBV(RMSD=4.989?),上述結果從蛋白結構層面說明IBV與SARS-CoV-2的親緣關系較遠。2.3 血清學交叉檢測結果
將選擇的4株SARS-CoV-2與不同冠狀病毒進行全基因組比對與遺傳進化分析,結果顯示SARS-CoV-2與蝙蝠源冠狀病毒和SARS-CoV顯著聚類,與MERS-CoV相對較遠,但同屬于β冠狀病毒屬。SARS-CoV-2與各種禽源冠狀病毒間的進化關系最遠(見圖1)。將SARS-CoV-2與雞、鵝、鴨、鴿、火雞等不同禽源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序列進行核苷酸相似性分析。結果顯示,4株SARS-CoV-2相似性高于99.9%,而與禽源冠狀病毒的相似性僅為44.7%~50.7%。進一步對病毒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進行比對,發(fā)現(xiàn)SARS-CoV-2與禽源冠狀病毒的相似性僅為20.4%~24.7%,兩種冠狀病毒全基因組核苷酸與S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均低,從基因層面提示這兩類病毒相互間可能很難突破人類與禽類的種間屏障實現(xiàn)跨種傳播。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艷玲;程世鵬;任林柱;;貂源冠狀病毒與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遺傳進化關系[J];中國動物檢疫;2020年04期
2 ;什么是新型冠狀病毒?[J];青海黨的生活;2020年02期
3 黃柏成;肖燕;田克恭;;新型冠狀病毒及其與豬冠狀病毒的相關性和啟示[J];豬業(yè)科學;2020年01期
4 魏亮;張晗;胡犇;;何為“冠狀病毒”[J];中國科技術語;2020年01期
5 ;科技助力共渡難關3D打印新型冠狀病毒模型[J];網(wǎng)印工業(yè);2020年02期
6 胡妍;;源起: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chǎn)生的[J];小康;2020年05期
7 希區(qū)客;;填補冠狀病毒研究的認知缺口[J];世界科學;2020年03期
8 ;新型冠狀病毒知多少[J];城市開發(fā);2020年03期
9 杰茜卡·哈姆澤盧;;蛇或為新型冠狀病毒宿主[J];養(yǎng)豬;2020年02期
10 本刊編輯部;張九慶;;重新審視冠狀病毒及其疾病的公共研發(fā)政策[J];中國科技論壇;2020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黃燦平;蝙蝠宿主中新病毒發(fā)現(xiàn)及蝙蝠冠狀病毒HKU9受體的探索[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
2 丁珍;冠狀病毒N蛋白抑制IFN-β產(chǎn)生的分子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7年
3 申梁;基于人冠狀病毒OC43重組病毒抗病毒高通量篩選平臺的建立及初步應用[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7年
4 溫樹波;廣西壯族自治區(qū)PRRSV、PCV3病原學檢測及IFITM抑制PRRSV復制作用的研究[D];軍事科學院;2018年
5 任志林;MERS冠狀病毒主蛋白酶與N3抑制劑復合物的結構功能研究及SARS冠狀病毒解旋酶的晶體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4年
6 蘇測洋;SARS冠狀病毒nsp10/nsp16蛋白質復合體行使2'-O-甲基轉移酶功能的結構和生物化學研究[D];武漢大學;2014年
7 趙琪;冠狀病毒復制酶系結構與功能研究[D];清華大學;2010年
8 耿合員;人冠狀病毒NL63中國株全基因組的測序與感染性克隆構建[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4年
9 楊揚;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結構蛋白和附屬蛋白拮抗干擾素和誘導自噬的功能研究[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5年
10 胡勇;流感病毒NS1蛋白以及SARS冠狀病毒N蛋白參與的免疫逃逸機制研究[D];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yī)學科學院;201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寅超;SARS冠狀病毒N抗原蛋白表達及血清抗體檢測方法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4年
2 胡亞偉;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受體結合的分子機制研究[D];安徽大學;2014年
3 蘇明俊;豬δ冠狀病毒重組N蛋白間接ELISA抗體檢測方法的建立與評價[D];黑龍江八一農(nóng)墾大學;2017年
4 胡日查;SARS冠狀病毒木瓜樣蛋白酶生物學功能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5 孫琰;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蛋白與眼部受體—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作用機制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2005年
6 呂鈞;α屬冠狀病毒S蛋白的變異對其細胞感染特異性的影響[D];復旦大學;2011年
7 黃列;冠狀病毒HCoV-229E S1蛋白片段的原核表達及鑒定[D];佳木斯大學;2008年
8 楊海燕;利用噬菌體肽庫技術篩選SARS冠狀病毒N蛋白B細胞表位的研究[D];第一軍醫(yī)大學;2006年
9 楊國良;非洲綠猴腎細胞中SARS冠狀病毒受體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cDNA的克隆、表達及功能區(qū)的鑒定[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05年
10 舒靜超;豬δ冠狀病毒E和S1蛋白的原核表達及多克隆抗體的制備[D];河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8719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jichuyixue/2887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