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西藥并用當注意的不利因素
本文選題:@中西藥/治療應用 + 藥效學/分析; 參考:《陜西中醫(yī)》2007年03期
【摘要】:從10個方面論述了中藥與西藥并用時當注意的不利因素。1、要注意形成難溶性物質,降低吸收率,影響藥效;2、酸堿中和,改變原有中西藥的酸堿環(huán)境;3.改變酶的活性,影響藥物代謝;4.影響藥物的排泄;5.產生毒性物質,導致藥源性疾病;6、產生相加作用,使藥效過強;7.產生拮抗作用,降低藥效;8.用藥重復累加,加重或誘發(fā)并發(fā)癥;9.破壞成分,導致失效;10.炒炭類中藥,要防止其吸附作用。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unfavorable factors which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using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are discussed from 10 aspects.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substances, reduce the absorptivity, affect the efficacy of medicine, neutralize the acid and base, and change the acid-base environment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anges the enzyme activity, affects the drug metabolism 4. Affecting the excretion of drugs. Produce toxic substance, cause drug source disease 6, produce additive effect, make drug effect is too strong 7. To produce antagonistic effect and reduce the pharmacodynamics. The drug repeatedly accumulates, exacerbates or induces complications. Damage to components, resulting in failure of 10. Fried charcoal type of Chinese medicine, to prevent its adsorption.
【作者單位】: 南方醫(yī)科大學中醫(yī)藥學院 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qū)太和醫(yī)院
【分類號】:R2-03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溫國華;;中西藥并用治療血栓性外痔[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1年29期
2 呂艷;;中西藥品聯合使用的合理性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1年10期
3 楊陽;陳建宇;;淺談中藥的不良反應[J];科技促進發(fā)展(應用版);2011年02期
4 張文華;;嬰幼兒服用中藥須知[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年15期
5 劉軍勇;;中藥用量初探[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年06期
6 張蕾;劉子德;任玉梅;;自擬中藥排卵湯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96例臨床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年18期
7 張紹博;;淺談聯合用藥及藥品配伍禁忌[J];黑龍江醫(yī)藥;2011年03期
8 王慧;吳鴻州;葉興華;;略論民國時期西方醫(yī)學對中醫(yī)的影響[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2期
9 胡旋;;中藥零食“養(yǎng)生”嗎?[J];社區(qū);2011年14期
10 胡旋;;中藥零食“養(yǎng)生”嗎?[J];科學養(yǎng)生;2011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方晴;;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臨床療效分析[A];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皮膚科分會第四次學術年會;全國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皮膚病診療新進展高級研修班論文集[C];2007年
2 徐怡波;魯靜;謝忠誠;彭正林;;中藥聯合斯奇康治療多發(fā)性甲周疣的療效觀察[A];第四屆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變態(tài)反應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9年
3 劉冬媛;;服用中藥的護理[A];中醫(yī)護理工作經驗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02年
4 李立格;;針刀結合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50例臨床觀察[A];全國針刀醫(yī)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5 李開貴;王子義;;西黃丸改制膠囊劑的工藝研究[A];西黃丸臨床應用研究論文集[C];2009年
6 樂宇民;;皮肌炎西醫(yī)治療療效不佳時配合中藥治療6例[A];海峽兩岸中醫(yī)藥發(fā)展大會風濕論文集[C];2009年
7 蘇芬麗;熊芬;羅騫;唐洪梅;席萍;;55例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報告分析[A];2010年廣東省藥師周大會論文集[C];2011年
8 張華;王穎;劉志強;彭士云;趙寧;;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A];2000全國腫瘤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0年
9 路藝;李國斌;楊東;卓濤;;探討改良輸精管吻合對輸精管再通及再育的效果[A];第5次全國中西醫(yī)結合男科學術會議論文匯編暨男科提高班講義[C];2007年
10 鐘新娜;曹岐新;;中醫(yī)辨證治療干眼癥臨床觀察[A];浙江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資料匯編[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高振東;中西藥并用注意服藥間隔時間[N];大連日報;2008年
2 東辰;中藥通過FDA審批要過幾道坎?[N];中國高新技術產業(yè)導報;2001年
3 記者 譚俞雄;中藥:世界該與我們接軌[N];中華工商時報;2001年
4 ;21世紀,中藥何為?[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5 田剛;中藥還要“神秘”多久?[N];國際經貿消息報;2002年
6 記者 姜微;中藥的出路在“三化”[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7 本報記者 朱奕;21世紀,中藥何為?[N];人民政協報;2001年
8 白曉蕓;讓中藥“綠”起來[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9 本報記者唐清建;中藥告急[N];中國經營報;2002年
10 張存龍;我國中藥如何邁進國際市場[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波;聚天(門)冬氨酸材料的設計、合成與應用基礎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蘇丹;中藥對巨噬細胞內脂質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其機理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3 王天曉;逆轉腫瘤MDR的新藥開發(fā)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4 王大英;中藥對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構的影響[D];復旦大學;2005年
5 鄭杰;中藥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免疫調節(jié)作用干預的實驗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6年
6 郭方遒;基于化學計量學的指紋圖譜技術及其用于復雜分析體系的表征和分析[D];中南大學;2004年
7 李德魁;中藥配合髓芯減壓術治療激素性股骨頭壞死的臨床及實驗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8 張文信;活血通絡湯對深靜脈血栓形成中血管內皮細胞保護作用的研究[D];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09年
9 申海清;抗IBDV中藥篩選、作用機制及其臨床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10 馬靜;Smads在腎陽虛大鼠精子發(fā)生中的作用及溫陽生精湯對Smads表達的影響[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春;中藥敷臍治療中風后便秘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2 劉萬成;益腎健脾化瘀湯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臨床觀察及相關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3 張文海;中藥生肌液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和成骨活性影響的實驗研究[D];天津醫(yī)科大學;2005年
4 徐鵬;慢性鼻竇炎(Ⅱ型)功能性鼻內窺鏡術后術腔中藥沖洗臨床療效觀察[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5 郭峰;鎮(zhèn)悸湯治療冠心病室性早搏氣陰兩虛挾淤證的臨床研究[D];長春中醫(yī)藥大學;2008年
6 芮飛龍;運動加寬筋散對閉合性軟組織損傷急性期修復的部分機理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5年
7 馬天明;祛風消u曁樂瘟埔疾⊙俺P途倉蠱詰牧俅慚芯縖D];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2005年
8 王彩萍;細菌對中藥中有效成分耐藥性的熱動力學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9 李玉紅;毛細管電泳法用于中藥檢測的標準化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10 魏祥坤;益腎健脾固表飲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的相關實驗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824751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zhxiyjh/182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