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具化療/光動力治療的Fe 3 O 4-Au@mSiO 2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4-10-05 06:11
隨著腫瘤研究不斷發(fā)展,腫瘤預防、診斷以及治療正被不斷的革新。目前腫瘤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化療、手術切除、放療、光動力治療、基因治療等。然而,單一的治療方式很難得到理想的治療結果。目前腫瘤協(xié)同治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已經(jīng)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如何將多種治療方式有效的集于一體,成為腫瘤治療的一種發(fā)展趨勢。隨著納米生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納米材料在生物醫(yī)學、生物分析等領域都體現(xiàn)出巨大的優(yōu)勢。構建一種安全并能攜載藥物/基因的納米載體,協(xié)同多種治療方法,必將使腫瘤治療邁入新的臺階。本論文基于Fe3O4-Au@mSiO2納米粒子,在其表面修飾具有pH響應的聚合物PEM(ALG/CHI),同時攜載化療藥物阿霉素(Dox)和光敏劑(Ce6),表面吸附P-gp shRNA,將化療、基因治療和光動力治療相結合,協(xié)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納米載體Fe3O4-Au@mSiO2/PEM平均粒徑約為280 nm,表面Zeta電位為+12.1 mV,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穩(wěn)定性、超順磁性等優(yōu)點,...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簡寫和全稱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腫瘤基本特征
1.1.1 腫瘤多藥耐藥性
1.1.2 腫瘤微環(huán)境
1.2 腫瘤治療方法
1.2.1 外科手術治療
1.2.2 放射治療
1.2.3 基因治療
1.2.4 光動力治療(PDT)
1.2.5 光熱治療(PTT)
1.2.6 化學治療
1.3 主要抗腫瘤藥物
1.3.1 紫杉醇(PTX)
1.3.2 阿霉素(Dox)
1.3.3 Photosensitizer (chlorin e6)
1.4 用于腫瘤診療的納米材料
1.4.1 納米膠束
1.4.2 脂質體納米粒子
1.4.3 樹枝狀聚合物納米粒子
1.4.4 碳納米管
1.4.5 量子點
1.4.6 磁性納米粒子
1.4.7 介孔納米粒子
1.4.8 金納米粒子
1.4.9 核殼型納米粒子
1.5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內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5.2 研究內容
第二章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合成與表征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儀器與設備
2.3 實驗方法
2.3.1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的制備
2.3.2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的表征
2.4 實驗結果與討論
2.4.1 Fe3O4-Au@SiO2納米載體形貌分析
2.4.2 Fe3O4-Au@SiO2納米載體介孔分析
2.5 小結
第三章 Fe_3_O4-Au@mSiO_2的修飾與表征
3.1 實驗材料
3.1.1 實驗試劑
3.1.2 實驗溶液配置
3.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3.2 實驗方法
3.2.1 Fe_3_O4-Au@mSiO_2-NH2的制備
3.2.2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載體的制備
3.2.3 納米復合物的制備
3.2.4 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3.2.5 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
3.2.6 粒徑和電位分析
3.2.7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
3.2.8 紫外分光光度計分析
3.2.9 Dox、Ce6載藥率實驗
3.2.10 藥物體外釋放實驗
3.2.11 穩(wěn)定性實驗
3.2.12 熱重實驗
3.2.13 生物相容性實驗
3.2.14 P-gp shRNA吸附實驗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3.1 Fe_3_O4-Au@mSiO_2-NH2納米粒子形貌分析
3.3.2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粒子形貌分析
3.3.3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粒子粒徑、電位分析
3.3.4 Fe_3_O4-Au@mSiO_2/PEM粒子載藥率和包封率分析
3.3.5 生物相容性、單線態(tài)氧檢測及與基因吸附
3.4 小結
第四章 Fe_3_O4-Au@mSiO_2(Dox/Ce6)/PEM內吞及亞細胞分布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
4.2.1 細胞
4.2.2 實驗試劑
4.2.3 實驗儀器和設備
4.2.4 實驗溶液配制
4.3 實驗方法
4.3.1 MCF-7、EMT-6、MCF-7/ADR、HUVEC細胞培養(yǎng)
4.3.2 細胞傳代與接板
4.3.3 細胞凍存
4.3.4 納米復合物細胞內吞實驗
4.3.5 納米復合物亞細胞分布實驗
4.3.6 磁靶向實驗
4.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4.1 納米復合物內吞分析
4.4.2 納米復合物亞細胞內分布分析
4.4.3 納米復合物磁靶向分析
4.5 小結
第五章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
5.2.1 實驗細胞和動物
5.2.2 實驗試劑
5.2.3 實驗儀器和設備
5.2.4 實驗溶液配制
5.3 實驗方法
5.3.1 MCF-7、EMT-6、MCF-7/ADR、HUVEC細胞培養(yǎng)
5.3.2 細胞毒性實驗
5.3.3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分析
5.3.4 PI/Calcein-AM雙染
5.3.5 動物腫瘤模型建立
5.3.6 體內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實驗
5.3.7 HE染色
5.3.8 CT成像
5.3.9 MRI腫瘤成像
5.4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1 Fe_3_O4-Au@mSiO_2/PEM的細胞毒性分析
5.4.2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分析
5.4.3 納米復合物生物安全性
5.4.4 小鼠腫瘤體積、質量變化分析
5.4.5 納米復合物體內外MR/CT成像分析
5.5 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
致謝
參考文獻
攻碩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07630
【文章頁數(shù)】:6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簡寫和全稱對照表
第一章 緒論
1.1 腫瘤基本特征
1.1.1 腫瘤多藥耐藥性
1.1.2 腫瘤微環(huán)境
1.2 腫瘤治療方法
1.2.1 外科手術治療
1.2.2 放射治療
1.2.3 基因治療
1.2.4 光動力治療(PDT)
1.2.5 光熱治療(PTT)
1.2.6 化學治療
1.3 主要抗腫瘤藥物
1.3.1 紫杉醇(PTX)
1.3.2 阿霉素(Dox)
1.3.3 Photosensitizer (chlorin e6)
1.4 用于腫瘤診療的納米材料
1.4.1 納米膠束
1.4.2 脂質體納米粒子
1.4.3 樹枝狀聚合物納米粒子
1.4.4 碳納米管
1.4.5 量子點
1.4.6 磁性納米粒子
1.4.7 介孔納米粒子
1.4.8 金納米粒子
1.4.9 核殼型納米粒子
1.5 本論文研究目的和內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義
1.5.2 研究內容
第二章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合成與表征
2.1 引言
2.2 實驗材料
2.2.1 實驗試劑
2.2.2 實驗儀器與設備
2.3 實驗方法
2.3.1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的制備
2.3.2 Fe_3_O4-Au@mSiO_2納米載體的表征
2.4 實驗結果與討論
2.4.1 Fe3O4-Au@SiO2納米載體形貌分析
2.4.2 Fe3O4-Au@SiO2納米載體介孔分析
2.5 小結
第三章 Fe_3_O4-Au@mSiO_2的修飾與表征
3.1 實驗材料
3.1.1 實驗試劑
3.1.2 實驗溶液配置
3.1.3 實驗儀器與設備
3.2 實驗方法
3.2.1 Fe_3_O4-Au@mSiO_2-NH2的制備
3.2.2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載體的制備
3.2.3 納米復合物的制備
3.2.4 場發(fā)射掃描電子顯微鏡分析
3.2.5 透射電子顯微鏡分析
3.2.6 粒徑和電位分析
3.2.7 傅里葉紅外光譜分析
3.2.8 紫外分光光度計分析
3.2.9 Dox、Ce6載藥率實驗
3.2.10 藥物體外釋放實驗
3.2.11 穩(wěn)定性實驗
3.2.12 熱重實驗
3.2.13 生物相容性實驗
3.2.14 P-gp shRNA吸附實驗
3.3 實驗結果與討論
3.3.1 Fe_3_O4-Au@mSiO_2-NH2納米粒子形貌分析
3.3.2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粒子形貌分析
3.3.3 Fe_3_O4-Au@mSiO_2/PEM納米粒子粒徑、電位分析
3.3.4 Fe_3_O4-Au@mSiO_2/PEM粒子載藥率和包封率分析
3.3.5 生物相容性、單線態(tài)氧檢測及與基因吸附
3.4 小結
第四章 Fe_3_O4-Au@mSiO_2(Dox/Ce6)/PEM內吞及亞細胞分布
4.1 引言
4.2 實驗材料
4.2.1 細胞
4.2.2 實驗試劑
4.2.3 實驗儀器和設備
4.2.4 實驗溶液配制
4.3 實驗方法
4.3.1 MCF-7、EMT-6、MCF-7/ADR、HUVEC細胞培養(yǎng)
4.3.2 細胞傳代與接板
4.3.3 細胞凍存
4.3.4 納米復合物細胞內吞實驗
4.3.5 納米復合物亞細胞分布實驗
4.3.6 磁靶向實驗
4.4 實驗結果與討論
4.4.1 納米復合物內吞分析
4.4.2 納米復合物亞細胞內分布分析
4.4.3 納米復合物磁靶向分析
4.5 小結
第五章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實驗材料
5.2.1 實驗細胞和動物
5.2.2 實驗試劑
5.2.3 實驗儀器和設備
5.2.4 實驗溶液配制
5.3 實驗方法
5.3.1 MCF-7、EMT-6、MCF-7/ADR、HUVEC細胞培養(yǎng)
5.3.2 細胞毒性實驗
5.3.3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分析
5.3.4 PI/Calcein-AM雙染
5.3.5 動物腫瘤模型建立
5.3.6 體內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實驗
5.3.7 HE染色
5.3.8 CT成像
5.3.9 MRI腫瘤成像
5.4 實驗結果與討論
5.4.1 Fe_3_O4-Au@mSiO_2/PEM的細胞毒性分析
5.4.2 納米復合物協(xié)同抗腫瘤作用分析
5.4.3 納米復合物生物安全性
5.4.4 小鼠腫瘤體積、質量變化分析
5.4.5 納米復合物體內外MR/CT成像分析
5.5 小結
第六章 全文總結
致謝
參考文獻
攻碩期間的研究成果
本文編號:400763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yixuelunwen/zlx/400763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