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中縱向組織_always組合邏輯_《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碩士論文
本文關鍵詞:論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東北師范大學》 2014年
論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
金熳然
【摘要】: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是指在教育學研究這一認識活動的思維進程中,教育學學科范圍內一系列概念、判斷、命題經(jīng)過推理與論證而建立起有意義關聯(lián)所借助的認識邏輯,是使教育理論“言之成理”的理性規(guī)約,是教育學研究的理性遵循。 教育學研究的成果表達就是教育理論生成的過程,理應遵循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教育理論生成邏輯與科學理論生成邏輯之間存在著共性,即二者都是規(guī)范性、系統(tǒng)性與歷史性的存在。但教育理論生成邏輯又保有其自身的獨立個性,即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是一種始于實踐并最終指向實踐的邏輯,帶有實踐性。 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并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歷史性存在,蘊藏著教育理論自我演進的生成邏輯。因此,教育學的學科發(fā)展史與研究方法史應當成為教育理論生成邏輯的研究切入點。本研究以演繹推理、歸納推理為兩大主要著力點,以類比推理為次要著力點,在教育學研究發(fā)展歷程中探尋三大推理方式在具體的教育理論生成過程中分別起到何種作用。 通過對教育學研究發(fā)展史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在西方教育學研究的發(fā)展歷程中,一直充斥著“演繹主義”與“歸納主義”這兩種教育學研究邏輯路徑的論爭,二者在一次次對立、沖突、平衡、交融的過程中,不斷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為西方教育學研究的蓬勃發(fā)展帶來了生機。但是反觀我國的教育學研究發(fā)展史,似乎不能探得這種在對立沖突中制衡并不斷獲得自主發(fā)展的脈絡。本研究認為,我國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存在著“路徑單一”與“根基不穩(wěn)”兩大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兩個方向性對策,即發(fā)揮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對教育學研究的規(guī)范作用,以“邏輯精神”作為理性規(guī)約貫穿于教育學研究過程的始終。 本研究的主要框架如下: 引言:介紹本研究的研究緣起與研究意義,,對已有相關文獻進行分析述評,提出已有研究仍存在的研究空間,并提出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的理論解讀:對理論與教育理論、邏輯與邏各斯、邏輯與邏輯學、科學理論的生成邏輯進行解讀,并在與科學理論的生成邏輯的比對中,推導出教育理論生成邏輯的學理內涵、獨特之處與研究切入點; 第二章:教育理論生成過程中的演繹、歸納與類比——三大推理方式在西方教育學研究發(fā)展歷程中的具體表征:梳理出由“唯名論”與“唯實論”兩種不同的認識論假設到“唯理論”與“經(jīng)驗論”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論再到“演繹主義”與“歸納主義”兩大并行的研究邏輯路徑的演變歷程,同時列舉出相應的教育學研究作為典型例證。 第三章:我國教育理論生成邏輯的現(xiàn)實反觀:通過與西方教育理論生成邏輯的比對,發(fā)現(xiàn)我國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存在著“路徑單一”與“根基不穩(wěn)”兩大問題; 第四章: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與教育學研究的“邏輯精神”: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兩個方向性對策,即發(fā)揮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對教育學研究立場的價值引領作用、發(fā)揮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對教育學研究過程的理性規(guī)范作用。
【關鍵詞】:
【學位授予單位】:東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G40
【目錄】:
下載全文 更多同類文獻
CAJ全文下載
(如何獲取全文? 歡迎:購買知網(wǎng)充值卡、在線充值、在線咨詢)
CAJViewer閱讀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石中英;簡論教育學理論中的隱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2期
2 戴軍;;我國教育理論研究方法論演進的話語譜系論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3 雷云;;教育知識基礎觀探新[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4 瞿葆奎,鄭金洲;教育基本理論研究與教育觀念更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基本理論研究引發(fā)的教育觀念變革尋跡[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8年03期
5 郭元祥;論教育研究的歷史意識與邏輯意識[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年01期
6 龍寶新;;論教育理論的退化與應對[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02期
7 王坤慶;關于教育研究方法論的探討[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8 張新平;陳學軍;;試論我國教育管理學的理論生成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9 馮向東;;教育科學的理論與實踐邏輯——關于布迪厄“實踐邏輯”的方法論意蘊[J];高等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10 張曉冬;;研究范式視角下的中國教育學建構理路與趨勢[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年10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理論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易森林;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功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久奎;胡劍;;試述后現(xiàn)代知識觀視野下的新課程觀[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6年01期
2 馬志華;謝雪嬌;;唐卡符號在社會變遷中的建構與解讀——以德格八邦噶瑪噶孜唐卡畫的田野調查為例[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年01期
3 吳玉軍;;確定性追求與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現(xiàn)代人生存境遇的一個視角[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4 曾裕華;;論古希臘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J];安徽大學學報;2006年05期
5 張能為;;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與形而上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周偉業(yè);試論《人間詞話》的對待思維模式[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張速;;試論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方法論的訓練[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8 單傳友;;時間間距:意義的創(chuàng)生之渠——兼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創(chuàng)新[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9 楊麗萍;;論教師實踐知識及其彰顯[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10 龔兵;;近代大學課程世俗化及其影響[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彭彥錄;;論君特·格拉斯小說中的反烏托邦情結[A];黑龍江省文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雷綺虹;葛霆;趙連芳;;“公眾對老科技工作者開展科普的態(tài)度”調查數(shù)據(jù)給我們的啟示[A];中國科普理論與實踐探索——公民科學素質建設論壇暨第十八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3 李乃濤;;民間教育學述評[A];教育領導研究(第二輯)[C];2012年
4 揭章武;;基于公平教育視角解讀“培優(yōu)輔差”的教學策略[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南卷)[C];2012年
5 鄧友超;;教育本質問題研究的反思與展望[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舒志定;;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質探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陳家斌;;論夸美紐斯的“教育適應自然”原則及其現(xiàn)實意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吳曉玲;劉中猛;;論教學的徹底性:一種再建構的歷史視角[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蔡劍興;;試析斯賓塞的科學知識價值觀與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10 陳德敏;杜輝;;環(huán)境法范式變革的哲學思辨——從認識論邁向實踐論[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學森;我國毛南族聚居區(qū)傳統(tǒng)體育與健康相關生命質量的實證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2 楊建營;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武術發(fā)展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康德強;傳統(tǒng)體育養(yǎng)生的文化哲學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4 王娟;理論旅行:吸收與變異[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0年
5 趙一強;知識社會價值的道德分析[D];蘇州大學;2010年
6 喬暉;語文教科書中學習活動的設計[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7 顧遠飛;市場化環(huán)境下的大學運行邏輯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8 楊玲;文化交往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張映芹;制度理性與福利公正[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劉向永;信息技術課程價值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方華梁;研究型大學科技成果轉化的路徑與政策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孫春萌;奧運會開幕式多元文化及價值探討[D];安徽工程大學;2010年
3 孫麗影;幼兒教師課程權力個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吳迪;試論情境型試卷——高考語文試卷的實用性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5 于丹;新時期高校德育管理人本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6 于海霞;主體間性視域下高校德育主體間矛盾的消解[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7 羅珍資;基于生態(tài)學的大學生自主管理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8 閆雪梅;民族文化視閾下廣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9 陳潔麗;學校教育懲戒權的國際比較[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10 齊自琨;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陶富源;關于價值、人的價值的幾個問題[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申衛(wèi)革;;教育學立場:教育學走出困境的路徑[J];保定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3 趙家祥;理論與實踐關系的復雜性思考——兼評惟實踐主義傾向[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4 盧真金;反思性實踐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舉措[J];比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5 顧明遠;對教育定義的思考[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年01期
6 王策三;認真對待“輕視知識”的教育思潮——再評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提法的討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年03期
7 高偉;一個“勞而無功”的虛假性命題——評“教育理論與實踐關系”之爭[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2期
8 薛曉陽;教育的超越本質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年03期
9 成有信;社會主義教育本質是大生產性和階級性的統(tǒng)一[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0年05期
10 于光遠;教育要力爭走在前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83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盧建筠;教育思維方式轉向之透視研究[D];華南師范大學;2006年
2 高書國;教育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7年
3 程斯輝;中國近代大學校長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陳學軍;我國近代中學組織結構演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5 雷云;教育知識的社會鏡像[D];東北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晴;“教育學立場”辨[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古麗萍;教師教學思維方式優(yōu)化研究[D];西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丁桂蘭;教 以育人為本 師 以厚德為重——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學習綱要》一書有感[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0年04期
2 顧列洪;學習鄧小平教育理論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J];南昌航空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3 卓宗暉;準確把握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4期
4 何瑛;鄧小平教育理論初探[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5 方建鋒;何金輝;周彬;;教育理論的世紀回顧與展望——全國教育基本理論專業(yè)委員會第七屆年會綜述[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年02期
6 肖振華;;“三論”在校長培訓教育理論課教學中的嘗試[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1年10期
7 金順明;論教育理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年03期
8 蔡燦新;教育理論實用性價值受到質疑的原因剖析[J];教育評論;2001年01期
9 董志峰;簡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基本內涵[J];教育探索;2001年06期
10 田漢族;走出貧困 走向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教育理論貧困的反思[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建軍;;人的主體地位的發(fā)現(xiàn)與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齊梅;;論教育理論的性質和研究方法[A];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獲獎成果匯編[2005-2006年度][C];2008年
3 程方平;;研究夸美紐斯 促進中國教育理論的發(fā)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顧海良;;鄧小平教育理論的科學體系及其主要內容[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5 姜文閔;;托馬斯·阿奎那教育理論辯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6 張瑞璠;;《玄儒佛道教育理論比較研究》序[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李霞;;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時代精神特質[A];思考與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針對性和實效性研究論文集[C];2005年
8 周衛(wèi)勇;;新傳統(tǒng)派教育目的論之歷史思考[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6)——外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9 章凱;;興趣研究對教與學的啟示[A];第八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7年
10 郭必恒;;論鄧小平教育理論的重大現(xiàn)實意義[A];紀念鄧小平(下卷)——北京市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郭法奇;[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
2 本報記者 王東;[N];中國圖書商報;2004年
3 趙娟 李國蜻;[N];遼源日報;2007年
4 李人凡;[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7年
5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姚玉香 劉津池;[N];光明日報;2012年
6 王培峰 于炳霞;[N];中國教育報;2003年
7 李祎 賈雪梅;[N];中國教育報;2006年
8 石家莊科技工程職業(yè)學院 馬旭娟 尹領巧 劉瑛;[N];山西青年報;2014年
9 本報記者 陳香;[N];中華讀書報;2005年
10 重慶銅梁大廟中學 代安榮;[N];中國教育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曾茂林;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理論創(chuàng)生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姍姍;他者教育理論本土化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周霖;教育理論思維與教育理論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4 易森林;教育理論對教育實踐的功能[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5 侯威;要素主義教育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6 苗學杰;融合的教師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7 張海波;教育問題的前提批判[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金永得;探索作為整體的教學藝術[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9 褚洪啟;教育觀念的變革[D];北京師范大學;199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袁鳳琴;教育理論本土化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05年
2 楊娜;教育理論的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D];山西大學;2013年
3 楊春英;教育理論向教育實踐理性轉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4 原永新;教育理論的學派歸宿[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5 龍海霞;反思與超越[D];湖南師范大學;2006年
6 徐海嬌;論教育理論的實踐價值[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7 郝振君;當代國外農村教育理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D];陜西師范大學;2001年
8 劉雨生;詹姆斯·華特士生命教育理論研究[D];河南大學;2007年
9 丁慶新;關于面向中小學教師進行教育理論普及的思考[D];曲阜師范大學;2005年
10 孟紅;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本然統(tǒng)一[D];湖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關鍵詞:論教育理論的生成邏輯,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9028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jiaoyulilunlunwen/90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