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吾文學批評的獨特性 重慶師范大學
發(fā)布時間:2021-08-06 11:48
在20世紀30—40年代,李健吾的文學批評成為了評論界的一朵奇葩。其以京派作品為依托的隨筆體唯美批評,雖然沒有在后來的評論流派中得以宏揚,但它清新、流暢、溫暖、以人性為美的評論方式在當時泛起了不小的漣漪。李氏標新立異的手法在30—40年代是獨樹一幟的,在當下更是難能可貴、鳳毛麟角。李健吾先生的文學批評不講求對作品的肢解和條分縷析,他把批評看做是一種藝術,有它自己的獨立、自足和完整性。他的批評從頓悟直觀的思維出發(fā),對作品進行整體的審美觀照,突出自我,表現(xiàn)出強烈的個性,但這個自我是深化、擴展了的,因而可以最大程度去接近作者的靈魂,挖掘出作品深厚的人性內涵。在文體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隨筆性特征,先用游離的手法從某一遠處著眼,然后再回歸作品,依憑恰當?shù)谋扔骱唾N切的對比,精妙地娓娓道出作品中真實、厚重、廣闊、深沉的人性真實,給人一種散文式的美和真,這就與當時倡導用理論包裹作品,強調階級和政治性的左翼批評大相徑庭。李健吾深得國學的浸潤和滋養(yǎng),在他的批評中有很明顯的古代傳統(tǒng)批評的痕跡:直觀體悟思維,“詩言志”、“知人論事”的批評原則,以及帶有理性思維、注重與讀者交流和短小精悍的品評批評,這些影響,使他的批評與傳統(tǒng)古典如出一轍。同時,李健吾也深受西方印象主義批評的啟發(fā),在批評上實現(xiàn)了中西文論的對接,用西方激活了古典,用古典矯正了西方,吸收了兩者的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李健吾也有超越,從而讓印象批評多了些理性色彩,讓印象批評內涵更加明晰,表現(xiàn)出可貴的現(xiàn)代性。即使如此,李健吾的批評仍然存在印象批評難以完全克服的“頑疾”,而最終成為了批評史上的永恒絕唱。李健吾的批評方式得宜于他的作家身份影響、堅持的文學觀和對批評本體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分析他的批評,可以為我們糾正當今批評的混亂狀態(tài)提供一種借鑒。
重慶師范大學重慶市
頁數(shù):45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李健吾文學批評的獨特性
1.1 中國20 世紀20、30 年代文學批評狀況
1.2 李健吾文藝批評的特點
2 李健吾文學批評方式的生成
2.1 中國古代批評的影響
2.2 西方文學批評的影響
2.3 作家身份的影響
2.4 批評對象的影響
3 繼承上的超越
3.1 李健吾對西方印象主義的超越
3.2 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超越
4 結語
參考文獻
研究生就讀期間發(fā)表論文情況
致謝
期刊論文
[1]中國現(xiàn)代印象批評研究述論[J]. 王青. 云南社會科學. 2006(04)
[2]現(xiàn)代中國式的唯藝術批評——三十年代印象主義文學批評中西比較論[J]. 李嵐.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3)
[3]批評是一種理解——李健吾的文學批評觀[J]. 呂薇. 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 2005(06)
[4]靈魂在杰作間的奇遇——論李健吾的文學批評[J]. 丁燕燕.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 2005(01)
[5]試論李健吾早期文學批評的兩種向度[J]. 伍欣. 康定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 2004(02)
[6]中國現(xiàn)代文學批評與傳統(tǒng)批評思維[J]. 黃鍵. 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3(03)
[7]建構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接受詩學[J]. 鄧新華. 學術月刊. 2000(09)
[8]李健吾詩學批評的現(xiàn)代意義[J]. 許霆. 常熟高專學報. 1999(01)
[9]中國古代文學批評思維方式及其演進[J]. 周興陸.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03)
[10]古代文學批評模式淺論──兼與西方批評模式比較[J]. 王朝元. 柳州師專學報. 1995(04)
本文編號:136644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13664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