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牧與新時期文學十年(1976-1986)
發(fā)布時間:2025-07-09 00:50
20世紀80年代,是風云變幻的時代,也是眾多文藝思想競相噴涌的年代,在掙脫“文革”的桎梏之后,眾多學者急于表達心中情感,或是想要訴苦,或是展望未來。在文藝界有著一席之位的馮牧,更是這個多彩年代的親歷者。文藝界領導、編輯家、評論家的多重身份使得馮牧在新時期初期十年有著諸多作為,在“傷痕文學”、“改革文學”、“現(xiàn)代派”論爭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從其在“傷痕文學”、“改革文學”中所做的各種安排及其在“現(xiàn)代派”爭論中的立場可以發(fā)現(xiàn)馮牧所秉持的文學觀念與社會理想。在眾多文學思潮中,多種文學力量之間的較量,為話語權力的爭奪,從多種角度反映出文學再發(fā)展演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矛盾斗爭和多種力量交織的復雜性。筆者將馮牧的文學實踐活動放置在這一復雜的歷史狀態(tài)中,結合新時期文學初期十年的歷史語境,探索馮牧在這一時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論文第一章從“傷痕文學”入手,在細讀馮牧的文學評論、講話、書信及“傷痕文學”研究資料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馮牧如何借用其主編的《文藝報》為“傷痕文學”構建輿論空間,參與“傷痕文學”的經(jīng)典化。第一節(jié)以馮牧的身世及“政治文化”這一理論為基點,分析馮牧與“傷痕”作家的同構性;第二節(jié)主要還原“傷痕...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馮牧與“傷痕文學”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與傷痕話語建構
一
二
第二節(jié) 歷史記憶的錯位
一、“歌德”還是“缺德”
二、偏狹的政治思維
第三節(jié) 文學話語的權利書寫
第二章 馮牧與“改革文學”
第一節(jié) 文學想象:兩種話語的交鋒
一、劉剛:“小說有嚴重的政治錯誤”
二、馮牧:“文學需要闖將”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焦慮與歷史顛倒
第三節(jié) 作為一個問題:改革與“現(xiàn)代化”
第三章 馮牧與“現(xiàn)代派”論爭
第一節(jié) 多重空間的論爭
一、馮牧在漩渦中心的轉變
二、特殊環(huán)境中的上海聲音
第二節(jié) 知識慣性與現(xiàn)實重組
第三節(jié) 被壓抑的“現(xiàn)代派”:與“十七年文學”的曖昧記憶
第四章 重回歷史的想象:介入與建構
第一節(jié) 多重身份的轉換
第二節(jié) 重建歷史總體性的期待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本文編號:4056880
【文章頁數(shù)】:10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第一章 馮牧與“傷痕文學”
第一節(jié) “政治文化”與傷痕話語建構
一
二
第二節(jié) 歷史記憶的錯位
一、“歌德”還是“缺德”
二、偏狹的政治思維
第三節(jié) 文學話語的權利書寫
第二章 馮牧與“改革文學”
第一節(jié) 文學想象:兩種話語的交鋒
一、劉剛:“小說有嚴重的政治錯誤”
二、馮牧:“文學需要闖將”
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焦慮與歷史顛倒
第三節(jié) 作為一個問題:改革與“現(xiàn)代化”
第三章 馮牧與“現(xiàn)代派”論爭
第一節(jié) 多重空間的論爭
一、馮牧在漩渦中心的轉變
二、特殊環(huán)境中的上海聲音
第二節(jié) 知識慣性與現(xiàn)實重組
第三節(jié) 被壓抑的“現(xiàn)代派”:與“十七年文學”的曖昧記憶
第四章 重回歷史的想象:介入與建構
第一節(jié) 多重身份的轉換
第二節(jié) 重建歷史總體性的期待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的文章
本文編號:4056880
本文鏈接:http://www.wukwdryxk.cn/wenyilunwen/wenxuepinglunlunwen/4056880.html